戒奢寧儉的成語故事
拼音jiè shē nìng jiǎn
基本解釋戒:戒除;奢:奢侈;寧:寧可,寧愿;儉:節儉。寧愿節儉,也要戒除奢侈。
出處《論語·八佾》:“禮,與其奢也,寧儉。”
暫未找到成語戒奢寧儉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戒奢寧儉)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丁寧告戒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6回:“吾累次丁寧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領此重任。” |
丁寧周至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論者或怪亮文采不艷,而過于丁寧周至。” |
不豐不儉 | 見“不豐不殺”。 |
不寧唯是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元年》:“不寧唯是,又使圍蒙其先君。” |
不自由,毋寧死 | 清 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哥哥豈不聞歐美人嘴唇皮掛著的話說道:‘不自由,毋寧死’。” |
不遑寧處 | 《晉書·桓溫傳》:“故荷戈驅馳,不遑寧處,前后表陳,于今歷年矣。” |
不遑寧息 | 《三國志 吳書 韋曜傳》:“故勉精歷操,晨興夜寐不遑寧息,經之以歲月,累之以日力。” |
豐屋之戒 | 《易·豐》:“《象》曰:‘豐其屋’,天際翔也。”高亨注:“‘豐其屋’,言貴族在位之時,如鳥得以飛翔于天空,故能大其屋也。” |
乞窮儉相 | |
儉不中禮 | 《詩經 唐風 蟋蟀序》:“《蟋蟀》,刺晉僖公也。儉不中禮,故作是詩以閔之。” |
儉以養廉 | 三國 蜀 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養身,儉以養德。” |
儉以養德 |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儉可以養廉 | 明·周順昌《第后柬德升諸兄弟》:“又謂惟淡可以從儉,惟儉可以養廉。有味哉,有味哉!” |
儉可以助廉 | 《宋史·范純仁傳》:“親族有請教者,純仁曰:‘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
儉可養廉 | 《宋史·范純仁傳》:“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
儉存奢失 | |
儉故能廣 | 《老子》:“慈故能勇,儉故能廣。” |
儉腹高談 |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儉腹高譚我用憂,肯肩樸學勝封侯。” |
克儉克勤 | 《尚書 大禹漠》:“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
克勤克儉 | 《尚書 大禹漠》:“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
前覆后戒 | 漢 劉向《說苑 善說》:“前車覆,后車戒。” |
前車已覆,后車當戒 | 明·周楫《西湖二集·邢君瑞二載幽期》:“前車已覆,后車當戒,仁兄不可……墮其術中,迷而不悟。” |
勸善戒惡 | 晉·袁宏《后漢紀·賈逵傳》:“強干弱枝,勸善戒惡。” |
勤儉持家 | 毛澤東《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斗爭》:“要提倡勤儉持家,勤儉辦社,勤儉建國。” |
勤儉節約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儉節約的雙重生活方式。” |
勤工儉學 | 吳玉章《回憶“五四”前后我的思想轉變》:“我這時一面在交涉條約的事情,一面又進行第二個任務,就是辦留法勤工儉學。” |
后車之戒 | 明·張居正《帝鑒圖說》下篇:“復轍在前,永作后車之戒。” |
君子三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