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腐齒落的成語故事
拼音chún fǔ chǐ luò
基本解釋比喻讀書諷誦極為勤苦。
出處漢·東方朔《答客難》:“今子大夫修先生之術,慕圣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記,著于竹帛,唇腐齒落,服膺而不可釋。”
暫未找到成語唇腐齒落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唇腐齒落)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安家落戶 | 丁玲《杜晚香》:“我們決心在這里安家落戶。” |
齒牙為禍 | 《史記 晉世家》:“初,獻公將伐驪戎,人曰:\'齒牙為禍。\'及破驪戎,獲驪姬,愛之,竟以亂晉。 |
干凈利落 | 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不是老人家,誰能做這樣干凈利落?” |
落落大方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9回:“杜雍卻不推辭,將通身換了,更覺落落大方。” |
落葉歸根 | 明 王世貞《鳴鳳記》第38出:“落葉歸根,豐城劍回。” |
反唇相稽 | 漢 賈誼《治安策》:“婦姑不相說(悅),則反唇而相稽。” |
掉舌鼓唇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9回:“妝女的呈嬌獻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
物腐蟲生 | 宋 蘇軾《范增論》:“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 |
斗唇合舌 | 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上:“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而更學斗唇合舌。” |
倒冠落佩 | 唐·杜牧《晚晴賦》:“倒冠落佩兮與世闊疏,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隱居者乎。” |
錯落有致 | 《晉書 衛恒》:“纖波濃點,錯落其間。” |
共為唇齒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鄧芝傳》:“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為唇齒,進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
唇槍舌劍 | 元 高文秀《澠池會》一折:“憑著我唇槍舌劍定江山。” |
落落寡合 | 明 名教中人《好逑傳》:“母親石氏,隨父在任,因鐵公子為人落落寡合。見事又敢作敢為,恐怕招愆,所以留在家下。” |
沉魚落雁 | 先秦 莊周《莊子 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 |
大起大落 | 老舍《四世同堂》:“她的喜怒哀樂都是大起大落,整出整落的。” |
落荒而逃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玄德望見‘地公將軍’旗號,飛馬趕來,張寶落荒而走。” |
伶牙俐齒 | 元 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齒,講三干四,說人好歹,訐人曖昧,損人行止。” |
咬牙切齒 | 元 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為甚事咬牙切齒,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紙。” |
齒頰生香 | 清·黃景仁《即席分賦得賣花聲》之二:“憐他齒頰生香處,不在枝頭在擔頭。” |
葉落歸根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慧能大師》:“葉落歸根,來時無口。” |
小蔥拌豆腐 | 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16回:“我兩個一塊兒工作這么些年,真是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 |
無可奈何花落去 | 宋 晏殊《浣溪沙》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
落井下石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葉落知秋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天童華禪師法嗣》:“動弦別曲,葉落知秋,舉一明三。” |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八回:“常言道:‘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這小廝怕養不大。” |
木落歸本 | 東漢·班固《漢書·翼奉傳》:“安樂奸邪,辰未主之。”顏師古注引三國·魏·孟康曰:“翼氏《風角》曰:‘木落歸本,水流歸末’,故木利在亥,水利在辰,盛衰各得其所,故東也。” |
驢唇不對馬嘴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9卷:“驢唇馬嘴夸我解問,十轉五繞你從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