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清激濁的成語故事
拼音yáng qīng jī zhuó
基本解釋沖去污水,讓清水上來。比喻抨擊、清除壞人壞事,表彰、發揚好人好事。
出處《尸子 君治》:“揚清激濁,蕩去滓穢,義也。”
暫未找到成語揚清激濁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揚清激濁)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清二楚 | 老舍《四世同堂》:“小順兒樣樣事情都要鬧個一清二楚,不然怎幺能當好媽媽的保鏢呢。” |
一清二白 | 清 李綠園《歧路燈》:“賈李魁道:‘王紫泥,張繩祖他倆個,現在二門外看審官司哩。老爺只叫這二個到案,便一清二白。” |
一清如水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蘇知縣羅衫再合》:“船頭上一清如水,鄭氏不知利害,徑蹌上船。” |
一路風清 | 明·沈德符《野獲編·吏部·用違其才》:“沈里孝清直名臣,使其建牙內地,將見一路風清,乃使作陜西巡撫,助討寧夏。” |
三清四白 | |
不清不白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0回:“所以設下這個毒法兒,要把我拉在渾水里,弄一個不清不白的名兒,也未可知。” |
丑事外揚 | |
東揚西蕩 | 《野叟曝言》第四一回:“姐姐若不見憐,怎樣著落妹子死后魂靈,不至東揚西蕩。” |
東海揚塵 | 晉 葛洪《神仙傳 麻姑》:“麻姑自說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于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還為陵陸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復揚塵也。’” |
兩袖清風 | 元 魏初《送楊季梅》詩:“父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一束詩。” |
麗句清詞 | |
麗句清辭 | |
舉世混濁 | 戰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 |
優賢揚歷 | 《隸釋·漢成陽令唐扶頌》:“遂興無為之治,優賢揚歷,表善絀惡,遵九德以綏民,崇晏晏之惠康。” |
俟河之清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八年》:“周詩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
傍觀者清 | 《舊唐書·元行沖傳》:“當局稱迷,傍觀必審,何所為疑而不申列?” |
六根清凈 | 隋 隋煬帝《寶臺經藏愿文》:“五種法師,俱得六根清凈。” |
六根清靜 |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靜。” |
其貌不揚 | 唐 裴度《自題寫真贊》:“爾才不長,爾貌不揚,胡為將,胡為相?” |
冬溫夏清 | 北魏《張猛龍碑》:“冬溫夏清,曉夕承奉。” |
冰潔淵清 | 漢 孔融《衛尉張儉碑》:“君稟干綱之正性,蹈高世之殊軌,冰潔淵清,介然特立。” |
冰潔玉清 | 《初學記》卷宗十七引《吳先賢傳 故揚州別駕從事戴矯傳贊》:“猗猗茂才,執節云停,志勵秋霜,冰潔玉清。” |
冰清水冷 | 《何典》第四回:“初時還有些和尚道士,有家中鬧弗清楚,到也不甚覺著。及至斷了七,出過棺材,諸事停當,弄得家里冰清水冷。” |
冰清玉潔 | 西漢 司馬遷《與摯伯陵書》:“伏唯伯陵材能絕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潔,不以細行。” |
冰清玉潤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衛洗馬初欲渡江。”南朝 梁 劉孝標注引《衛玠別傳》:“裴叔道曰:“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潤之望,所謂秦晉之匹也。” |
冰清玉粹 | 《初學記》卷十七引晉孫綽《原憲贊》:“原憲玄默,冰清玉粹。志逸九霄,身安陋術。” |
冷冷清清 | 元·鄭光祖《蟾宮曲·夢中作》:“冷冷清清瀟湘景晚風生,淅留淅零暮雨初晴,皎皎潔潔照櫓篷剔留團欒月明。” |
凡胎濁體 | 元·昊昌齡《張天師》第一折:“念小生凡胎濁體,怎敢和仙子陪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