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腹菜腸的成語故事
拼音cǎo fù cài cháng
基本解釋比喻毫無才學。亦用為謙詞。
出處元 劉唐卿《降桑椹》第一折:“老夫疏于學問,草腹菜腸,對著眾位長者,也吟詩一首,萬望勿哂者。”
暫未找到成語草腹菜腸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草腹菜腸)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草偃風從 | |
草木知威 | 《新唐書 張萬福傳》:“朕謂江淮木草亦知爾威名。” |
草衣木食 | 元 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這出家無過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
使心用腹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2回:“至于貪淫縱欲,使心用腹,污穢人家女眷,沒有一個減等奪祿,或是妻子見報,陰中再不饒過。” |
斬草除根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
奇花異草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0回:“命周賈于絳州城內,起一座花園,遍求奇花異草,種植其中。” |
背腹受敵 | 《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吾無水戰之具,而使淮兵斷正陽浮橋,則我背腹受敵。” |
滿腹經綸 | 明 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 商調集賢賓 題春園 浪里束煞》:“論英雄何必老林泉?滿腹經綸須大展,休負了蒼生之愿。” |
香草美人 | 漢·王逸《離騷序》:“《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靈修、美人,以譬于君。” |
草菅人命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1卷:“所以說為官做吏的人,千萬不要草菅人命,視同兒戲!” |
河魚腹疾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河魚腹疾,奈何?” |
饑腸轆轆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西湖主》:“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 |
大腹便便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邊韶傳》:“韶口辯,曾晝日假臥,弟子私嘲之曰:‘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 |
白草黃云 | 唐 權德輿《贈老將》詩:“白草黃云塞上秋,曾隨驃騎出并州。” |
牽腸掛肚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起手時,牽腸掛肚;過后去,喪魄銷魂。” |
空腹高心 | 魯迅《墳 論“他媽的!”》:“至于大姓,實不過承祖宗余蔭,以舊業驕人,空腹高心,當然使人不耐。” |
草滿囹圄 | 《隋書·劉曠傳》:“在職七年,風教大洽,獄中無系囚,爭訟絕息,囹圄盡皆生草,庭可張羅。” |
腹心相照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一:“這相知只幾樣名色: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 |
草長鶯飛 | 南朝 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
人非草木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七回:“眾人道:‘上復觀察,小人們人非草木,豈不省的?’” |
救命稻草 | 王朔《永失我愛》:“我可知道人抓住救命稻草是什么手勁兒了。” |
風吹草動 | 《敦煌變文集 伍子胥變文》:“偷蹤竊道,飲氣吞聲。風吹草動,即便藏形。” |
面有菜色 | 《禮記 王制》:“雖有兇旱水溢,民無菜色。《荀子 富國》:“故禹十年水,湯七年旱,而天下無菜色者。” |
經綸滿腹 | 宋 洪炎《西渡詩集 聞師川諫議至漳州作建除字詩十二韻迓之》:“滿腹懷經綸,筆間含露雨。” |
鞭不及腹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
草廬三顧 | 三國 蜀 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
兜肚連腸 | 魯迅《狂人日記》:“吃了幾筷,滑溜溜的不知道是魚是人,便把他兜肚連腸的吐出。” |
寸草春暉 | 唐 孟郊《游子吟》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