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誣丑詆的成語故事
拼音tòng wū chǒu dǐ
基本解釋盡情誣蔑,用很難聽的話毀謗。
出處清 薛福成《庸庵筆記 軼聞 〈盾鼻隨聞錄〉當毀》:“[汪堃所著《盾鼻隨聞錄》對]何氏自文安公凌漢以下,并逮其家婦孺,無不痛誣丑詆,至令人不忍觀。”
暫未找到成語痛誣丑詆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痛誣丑詆)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痛不欲生 | 宋 呂大鈞《吊說》:“其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
痛痛快快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一回:“依我看來,泰山是五岳之一,既然來到此地,索興痛痛快快的逛一下子。” |
痛定思痛 | 唐 韓愈《與李翱書》:“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 |
丑聲遠播 | 《宋書·盧陵孝獻王義真傳》:“咸陽之酷,丑聲遠播。” |
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 | 清·張岱《與祁世培》:“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緬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區別之也。” |
地丑德齊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齊,莫能相尚。” |
切膚之痛 | 明 王守仁《傳習錄》中卷:“獨其切膚之痛,乃有未能然者,輒復云云爾。” |
黃壚之痛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乘軺車經黃公酒壚下過,顧謂后車客曰:‘吾昔與稽叔夜、阮嗣宗共酣飲于此壚,……自稽生夭,阮公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 |
親痛仇快 | 漢 朱浮《為幽州牧與彭寵書》:“凡舉事無為親厚者所痛,而為見仇者所快。” |
痛心疾首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三年》:“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
頭痛治頭 | 明·張居正《與張心齋計不許東虜款貢》:“語曰:‘頭痛治頭,足痛治足’。今虜禍方中于遼,遼以一鎮當全虜之勢,病在足之時矣。” |
痛心病首 | 《新唐書 突厥傳上》:“帝謂群臣曰:‘往國家初定,太上皇以百姓故,奉突厥,詭而臣之,聯常痛心病首,思一刷恥于天下。” |
惡直丑正 | 漢·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遷徐州刺吏,百司震肅,饕餮風靡,惡直丑正。” |
十病九痛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回:“如今我的身子是十病九痛的,你二嫂子也是三日好兩日不好。” |
丑媳婦少不得見公婆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97回:“常言道:‘丑媳婦少不得見公婆。’只得脫袍解帶,免冠徒跣,跪于門外。” |
跳梁小丑 | 先秦 莊周《莊子 逍遙游》:“子獨不見貍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避高下。” |
創巨痛深 | 南北 朝 劉義慶《世說新語》:“臣父遭遇無道,創巨痛深,無以仰答明詔。” |
躁言丑句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若能辟禮門以懸規,標義路以植矩,然后逾垣者折肱,捷徑者滅趾,何必躁言丑句,詬病為切哉!” |
頭痛治頭,足痛治足 | 明·張居正《與張心齋計不許東虜款貢》:“語曰:‘頭痛治頭,足痛治足’。今虜禍方中于遼,遼以一鎮當全虜之勢,病在足之時矣。” |
額蹙心痛 | 明天放道人《〈四聲猿〉序》:“《漁陽》意氣,泉路難灰,世人假慈悲學大菩薩,而勤王斷國之徒,多在涂脂調粉之輩,此文長所為額蹙心痛者乎。” |
痛心拔腦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陸機與長沙顧母書,述從祖弟士橫死。乃言,痛心拔腦,有如孔懷。” |
迎頭痛擊 | 清 吳趼人《發財秘訣》第十回:“倘使此輩都是識事務熟兵機之員,外人擾我海疆時,迎頭痛擊,殺他個片甲不回。” |
丑八怪 | 老舍《我這一輩子》:“一個漂亮小伙子所最怕的恐怕就是娶個丑八怪似的老婆吧。” |
生旦凈丑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0回:“這女孩子面生,不是個侍兒,倒象是那十二學戲的女孩子之內的,卻辨不出他是生旦凈丑那一個角色來。” |
子丑寅卯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曰:‘如何是十二時?’師曰:‘子丑寅卯。’僧禮拜。師 示頌曰:‘十二時中那事別,子丑寅卯吾今說。若會唯心萬法空,釋迦、彌勒從茲決 。’” |
切齒痛心 | 《戰國策 燕策三》:“此臣日夜切齒腐心也。”《史記 刺客列傳》:“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 |
丑事外揚 | |
痛改前非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2卷:“你痛改前非,我把這所房子與你夫妻兩個住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