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湛骨寒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én zhàn gǔ hán
基本解釋形容危懼。
出處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閩游日記后》:“門在山坳間,不甚軒豁,而森碧上交,清流出其下,不覺神湛骨寒!”
暫未找到成語神湛骨寒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神湛骨寒)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神槍手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4回:“二來見蕭王妃擊死李守義,已呼他作神槍手女將軍?!?/td> |
骨肉分離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0卷:“誰知死后纏綿,恩變成仇,害得我骨肉分離,死無葬身之地,我好苦也!我好恨也!” |
鬼哭神嚎 | 《太平天國歌謠傳說集 祭供恩人》:“嚇還不算,還逼著人‘逃難’。弄得村上雞飛狗跳,鬼哭神嚎?!?/td> |
道骨仙風(fēng) | 宋·程珌《喜遷鶯·壽薛樞密》詞:“道骨仙風(fēng),安排頓著,須是人間紫府?!?/td> |
動天地,感鬼神 | 金·元好問《陶然集詩序》:“詩之極致,可以動天地,感鬼神。” |
捻神捻鬼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1卷:“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聲!” |
死腦瓜骨 | 錦云等《草莓三爺》:“你呀,就是死腦瓜骨!” |
噓寒問暖 | 冰心《關(guān)于女人 我最尊敬體貼她們》:“孩子們安靜聽話,太太笑臉相迎,噓寒問暖?!?/td> |
令人神往 | 明 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叢》:“今著述湮沒,悵望當(dāng)時(shí)蹈海之風(fēng),令人神往不已?!?/td> |
形神不全 |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齊策》:“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td> |
刻骨銘心 |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深荷王公之德,銘刻心骨?!?/td> |
骨肉離散 | 《詩經(jīng) 唐風(fēng) 杕杜序》:“《杕杜》,刺時(shí)也。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dú)居而無兄弟,將為沃所并爾?!?/td> |
鬼爛神焦 | 唐 韓愈《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截然高周燒四垣,神焦鬼爛無逃門?!?/td> |
膽寒發(fā)豎 | 五代·王定?!短妻浴ず眉暗趷旱强啤罚骸袄钌偾溆衷徊倏諒?,冒白刃,聞?wù)呙也荒懞l(fā)豎,永為子孫之戒。” |
神出鬼入 | 《淮南子 兵略訓(xùn)》:“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 |
神采奕奕 | 明 沈德符《野獲編 玩具》:“細(xì)視良久,則筆意透出絹外,神采奕奕。” |
骨肉之親 | 閩劇《釵頭鳳》:“千不念萬不念要念舅父,伊和娘親姐弟骨肉之親?!?/td> |
心曠神怡 |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td> |
春寒料峭 | 宋 釋普濟(jì)《五燈會元》第19卷:“春寒料峭,凍殺年少。” |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儀列傳》:“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td> |
歲寒三友 | 元·白樸《朝中措》:“蒼松隱映竹交加,千樹玉梨花,好個(gè)歲寒三友,更堪紅白山茶?!?/td> |
神不知鬼不覺 | 元 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二折:“這煩惱神不知鬼不覺,天來高地來厚。” |
出神入化 | 元 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聲,他連忙答應(yīng)?!苯鹗@批:“真正出神入化之筆?!?/td> |
神經(jīng)過敏 | 魯迅《集外集·關(guān)于<關(guān)于紅笑>》:“倘僅有彼此神似之處,我以為那是因?yàn)橥缓駮淖g本,并不足異的,正不必如此神經(jīng)過敏,只因‘疑心’而竟想入非非。” |
寒木春華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文章》:“劉應(yīng)之曰:‘既有寒木,又發(fā)春華,何如也?’” |
黯然神傷 |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女更黯然神傷,泫然流涕?!?/td> |
神魂顛倒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陸五漢硬留合色鞋》:“神魂顛倒,連家里也不思想?!?/td> |
貌合神離 | 清 宣鼎《夜雨秋燈錄 得新忘舊》:“自有此寵復(fù),神意即淡然,偶有酬對,亦只貌合神離耳?!?/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