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雅黜浮的成語故事
拼音chóng yǎ chù fú
基本解釋謂在文風上崇尚雅正,擯棄浮華。
出處《新唐書·文藝傳序》:“玄宗好經(jīng)術(shù),群臣稍厭雕瑑,索理致,崇雅黜浮,氣益雄渾。”
暫未找到成語崇雅黜浮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崇雅黜浮)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不登大雅之堂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這部評話,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td> |
從俗浮沉 | 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感。 |
舉止嫻雅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一回:“更是性格敏慧,舉止嫻雅,淺笑微顰,豐華入目;承顏順意,婉孌快心?!?/td> |
雅俗共賞 | 明 孫仁儒《東郭記 綿駒》:“聞得有綿駒善歌,雅俗共賞?!?/td> |
隨俗雅化 | |
虛文浮禮 | |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 | |
浮石沉木 | 漢·陸賈《新語·辨惑》:“夫眾口之毀譽,浮石沉木,群邪所抑,以直為曲?!?/td> |
大雅之堂 | 清 袁枚《與陳刺史虛齋》:“未登大雅之堂,還望刺史陶冶而成全之。” |
漚浮泡影 | 明·張景《飛丸記·賞春話別》:“嘆世人似漚浮泡影,笑眼前繁華富貴,可能常定?” |
弓影浮杯 | 明 劉炳《鄱城歸舟》詩:“弓影浮杯疑老病,雞聲牽夢動離愁?!?/td> |
崇山峻嶺 | 晉 王羲之《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
上下浮動 | |
浮光掠影 | 唐 禇亮《臨高臺》詩:“浮光隨日度,漾影逐波深?!?/td> |
浮想聯(lián)翩 | 晉 陸機《文賦》:“浮藻聯(lián)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云之峻?!?/td> |
人浮于事 | 西漢 戴圣《禮記 坊記》:“故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
隨俗浮沉 |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 |
掠影浮光 | 《新華日報》1943.8.28:“一個正視現(xiàn)實的人,不會只是去強調(diào)這掠影浮光,但亦決不故意去抹煞它。” |
附庸風雅 | 清 吳趼人《情變》:“那班鹽商明明是咸腌貨色,卻偏要附庸風雅,在揚州蓋造了不少的花園?!?/td> |
溫文爾雅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陳錫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溫文爾雅,烏能作賊?’” |
崇洋媚外 | 茅盾《向魯迅學習》:“那時清王朝以及當權(quán)的洋務派崇洋媚外,出賣國家主權(quán)?!?/td> |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若說報答,就是為利了,豈是老漢的本念!” |
揚風扢雅 | 清·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三十:“諸人嘗寓其家,流連觴詠,聲光映蔽江表。此皆林下之人揚《風》扢《雅》,而聲氣所屆,希風附響者,如恐不及?!?/td> |
權(quán)重望崇 |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傳》:“素驕貴,又以時亂,天下之權(quán)重望崇,莫我若也。” |
才望高雅 | 《舊唐書 陸象先傳》:“陸景初才望高雅,非常所及?!?/td> |
崇論谹議 | |
不登大雅 | 見“不登大雅之堂”。 |
詭雅異俗 | 章炳麟《與人論文書》:“使奇耦之言,文章之議,日競于世,失其所以■(木敬),而詭雅異俗者據(jù)之,斯亦非足下之所懼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