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苑集枯的成語故事
拼音jí yuàn jí kū
基本解釋集:棲息;苑:茂盛的樹木;枯:枯樹。有些鳥棲于茂盛的樹木,有些鳥棲于枯樹。比喻人的志趣不同,趨向各異。
出處《國語·晉語二》:“暇豫這吾吾,不如鳥烏;人皆集于苑,己獨集于枯。”
暫未找到成語集苑集枯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集苑集枯)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經史子集 | 《新唐書·藝文志》:“兩都各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史子集四庫。” |
石枯松老 | 金·丘處機《水龍吟·道運》詞:“海移山變,石枯松老。” |
摧枯拉朽 | 《晉書 甘卓傳》:“將軍之舉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顧慮乎?” |
枯樹開花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劉廙傳》:“起煙于寒灰之上,生華于已枯之木。” |
枯木逢春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卷二十三 唐州大乘山和尚》:“問:‘枯樹逢春時如何?’師曰:‘世間希有。’” |
一將功成萬骨枯 | 唐·曹松《已亥歲感事》詩:“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
摧朽拉枯 | 清·昭槤《嘯亭雜錄·江陰口談之誣》:“國初豫通王下江南時,所至摧朽拉枯,無不立下。” |
海枯石爛 | 金 元好問《西樓曲》:“海枯石爛兩鴛鴦,只合雙飛便雙死。” |
枯燥無味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因此,群眾就不歡迎他們枯燥無味的宣傳,我們也不需要這樣憋腳的不中用的宣傳家。” |
群賢畢集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五回:“今日群賢畢集,正當‘所言公則公言之’。” |
集思廣議 | 清·昭梿《嘯亭雜錄·錢南園》:“佞者既明目共視,難以挾私,賢者亦集思廣議,以濟其事。” |
拉枯折朽 | 宋·文瑩《玉壺清話》第七卷:“食罷,將戰,倫舉兵一鏖,如拉枯折朽。” |
冠蓋云集 | 歐陽山《三家巷》:“到的客人……簡直是古語所謂冠蓋云集,洋洋大觀。” |
枯株朽木 | 宋 陳亮《又癸卯秋書》:“如亮已為枯株朽木,與一世并無所關涉,惟于秘書,不敢不致其區區耳。” |
拉朽摧枯 | 《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以吾憤激之眾,擊彼驕惰之師,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圍定霸,在此一役。” |
悲喜交集 | 《晉書 王廙傳》:“當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不奉贈大禮,聞問之日,悲喜交集。” |
集螢映雪 | 南朝 梁 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既筆耕為養,亦擁書成學,至乃集螢映雪,編蒲輯柳。” |
枯木死灰 | 莊周《莊子 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枯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枯木朽株 | 漢 鄒陽《獄中上梁王書》:“故有人先談,則以枯木朽株,樹功而不忘。” |
波委云集 | 唐·劉知畿《史通·雜述》:“雖復門千戶萬,波委云集,而言皆瑣碎,事必叢殘。” |
集思廣益 | 三國 蜀 諸葛亮《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
枯蓬斷草 | 《中國民間故事選·六弟兄》:“姑娘離家以后,像是枯蓬斷草一樣,到處漂流。” |
舌敝唇枯 | 孫中山《<民報>發刊詞》:“近時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強中國以比歐美。” |
摧枯拉腐 | 《三合會討滿清檄文》:“摧枯拉腐,破釜沉舟。” |
枯苗望雨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寡君望蹇先生之臨,如枯苗望雨。” |
枯朽之余 | 宋·蘇軾《代滕甫辯謗乞郡書》:“異日復得以枯朽之余,仰瞻天日之表。” |
云屯霧集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6回:“卻有諸路買賣,云屯霧集,只聽放燈,都來趕趁。” |
燎發摧枯 | 《隋書·音樂志下》:“攻如燎發,戰似摧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