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袞封圭的成語故事
拼音xī gǔn fēng guī
基本解釋錫:賜;袞:袞服;圭:玉器。古代帝王諸侯所執的禮器。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這恩榮錫袞封圭,不比那登龍御李?!?/p>
暫未找到成語錫袞封圭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錫袞封圭)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丸泥封函谷關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隗囂傳》:“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世一時也。” |
三復白圭 | 《論語·先進》:“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焙侮碳庖装矅唬骸啊对姟吩疲骸坠缰?,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先葑x詩至此,三反復之,是其心慎言也。” |
不失圭撮 | 東漢 班固《漢書 律歷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td> |
不見圭角 | 宋·歐陽修《張子野墓志銘》:“遇人渾渾,不見圭角。” |
不露圭角 | 西漢 戴圣《禮記 儒行》“毀方而瓦合”鄭玄注“去已之大圭角,下與眾小人合也?!笨追f達疏“圭角謂圭之鋒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異眾過甚,去其大圭角,言猶有小圭角也 |
丸泥封關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隗囂傳》:“元清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td> |
傳圭襲組 | 明·宋濂《送黃仲恭赴官馀姚序》:“士君子非以傳圭襲組為難,能世其德業為難。” |
分茅錫土 | 清·李漁《玉搔頭飛舸》:“只要你忙上緊趕得那人近至尊,便是分茅錫土也非吾吝。” |
列土封疆 | 《漢書·谷永傳》:“方制海內非為王子,列土封疆非為諸候,皆以為民也。” |
千里冰封 | 該成語出自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原文為:“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這首詞是毛主席于1936年2月創作的,以描繪北方壯麗的雪景。 |
華封三祝 | 《莊子外篇·天地篇》:“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圣人!請祝圣人壽…圣人富…圣人多男子。” |
華袞之贈 | 晉·范寧《谷梁傳序》:“一字之褒,寵逾華袞之贈;一言之貶,辱過市井之撻?!?/td> |
原封不動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小娘子道:‘日日與主翁來看爐,是原封不動的,不知何如?’” |
原封未動 | 《太平天國故事歌謠選·竹簽的來歷》:“過節那天設的酒肴,都原封未動,大家感到奇怪?!?/td> |
固步自封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22章:“只是陳陳相因,固步自封,絲毫沒有改革求進步的意思。” |
圭璋特達 | 西漢 戴圣《禮記 聘義》:“圭璋特達,德也?!?/td> |
圭角不露 | 《禮記 儒行》“毀方而瓦合”漢鄭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與眾小人合也?!笨追f達疏:“圭角謂圭之鋒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異眾過甚,去其大圭角,言猶有小圭角也?!?/td> |
圭角岸然 | |
奉為圭璧 | 清·李慈銘《越縵堂詩話》中卷:“余之此言,天下作詩者,當字字奉為圭璧?!?/td> |
奉為圭臬 | 清 錢泳《履園叢話》:“三公者,余俱嘗親灸,奉為圭臬,何敢妄生議論。” |
奉如圭臬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22章:“我治軍向來注重養廉養恥,‘揚善于公廳,歸過于私室’的明教奉如圭臬。” |
如圭如璋 | 《詩經·大雅·卷阿》:“颙颙卬卬,如圭如璋?!?/td> |
封侯萬里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超傳》:“祭酒,布衣諸生耳,而當封侯萬里之外?!?/td> |
封刀掛劍 | 《羊城晚報》1984.8.25:“中國女排完成‘三連冠’偉業之后,隊伍將作小的調整。據悉二十七歲的老大姐周曉蘭和隊長張蓉芳將要封刀掛劍?!?/td> |
封妻蔭子 | 元 蕭德祥《殺狗勸夫》:“便是他封妻蔭子,也講不得《毛詩》,念不得《孟子》?!?/td> |
封官許原 | |
封官許愿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71章:“并且用封官許愿的辦法來鼓勵將士,但是他的陣地始終沒有進展一步?!?/td> |
封己守殘 | 清·黃宗羲《留別海昌同學序》:“言理學者……薄文苑為辭章,惜儒林于皓首,封己守殘,摘索不出一卷之內?!?/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