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申賀敬的成語故事
拼音fèng shēn hè jìng
基本解釋送禮單上的套語,以表達敬賀之意。
出處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若不得已,則割三頭兩省之土地,奉申賀敬,以換我幾個衙門。”
暫未找到成語奉申賀敬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奉申賀敬)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梁孟相敬 | 《后漢書·梁鴻傳》:“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伯通察而異之,曰:‘彼傭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
阿諛奉承 | 明 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卻小器易盈,況且是個小人,在人前不過一味阿諛奉承。” |
奉命惟謹 | 明 李東陽《先考贈少傅府君誥命碑陰記》:“東陽皆奉命惟謹。” |
敬業樂群 | 西漢 戴圣《禮記 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 |
敬謝不敏 | 左丘明《左傳 襄公三十一年》:“使士文伯謝不敏焉。” |
恭恭敬敬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3卷:“安住見說是丈人,恭恭敬敬唱了個喏。” |
克己奉公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祭遵傳》:“遵為人廉約小心,克己奉公,賞賜輒盡與士卒,家無私財。” |
奉命唯謹 | 明·陶宗儀《輟耕錄》卷十五:“諸官奉命唯謹。” |
奉公守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 |
憂國奉公 | 《后漢書·祭遵傳》:“安得憂國奉公之臣如祭征虜者乎。” |
肅然起敬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規箴》:“弟子中或有惰者,遠公曰;‘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愿朝陽之暉,與時并明耳。’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 |
敬而遠之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
奉若神明 |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
奉道齋僧 | 明·無名氏《鎖白猿》第三折:“我也曾奉道齋僧,敬老憐貧,念寡恤孤。” |
奉天承運 | 明·沈德符《野獲編》:“太祖奉天二字,千古獨見。故神訓中云:皇帝所執大圭上鏤‘奉天法祖’四字,臣下誥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運皇帝’。” |
恭敬桑梓 | 《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之。” |
敬事不暇 | 《舊五代史·明宗紀》:“時議皆以為安重誨方弄國權,從榮諸王敬事不暇,獨忌從珂威名,每于帝前屢言其短,巧作窺圖,冀能傾陷。” |
敬之如賓 | 唐·溫奢《續定命錄》:“故諫議大夫李行修娶江西廉使王仲舒女。貞懿賢淑,行修敬之如賓。” |
廉潔奉公 | 孫力《都市風流》第12章:“你廉潔奉公,不就是個大公務員嗎?” |
恭而敬之 | 老舍《趙子曰》:“李順恭而敬之的慢慢往起卷那張戲報子。” |
廝敬廝愛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1卷:“滿生與文姬夫妻二人,愈加廝敬廝愛,歡暢非常。” |
奉公不阿 | 《東觀漢記·李恂》:“恂奉公不阿,為憲所奏免。” |
謙虛敬慎 | 《晉書·張賓載記》:“封濮陽侯,任遇優顯,衣冠當時,而謙虛敬慎,開襟下士。” |
奉行故事 | 東漢 班固《漢書 魏相傳》:“相明《易經》,有師法,好觀漢故事及便宜章奏,以為古今異制,方今務在奉行故事而已。” |
奉令唯謹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回:“有此種種考察,是以小仙奉令唯謹,不敢參差。” |
曲意承奉 | 明·焦竑《玉堂叢語·方正》:“有曲意承奉者,未嘗喜,不見者,未嘗怒也。” |
郁抑不申 | 《北史·文苑傳序》:“道撼軻而未遇,志郁抑而不申。” |
等因奉此 | 鄒韜奮《抗戰以來·對保障人民權利的再呼吁》:“否則豈不仍是‘等因奉此’的一紙公文在老爺們的桌上轉來轉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