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孤念寡的成語(yǔ)故事
拼音xī gū niàn guǎ
基本解釋惜:愛惜。愛憐孤寡。
出處元·張廷玉《看錢奴》第一折:“蓋寺建塔,修橋補(bǔ)路,惜孤念寡,敬老憐貧,我可也舍的,則是圣賢可憐見我。”
暫未找到成語(yǔ)惜孤念寡 的典故!
更多成語(yǔ)出處和典故
※ 與(惜孤念寡)相關(guān)的成語(yǔ)及歷史出處:
成語(yǔ) | 歷史出處 |
---|---|
敵眾我寡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qiáng)。” |
孤身只影 | 元 關(guān)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可憐我孤身只影無親眷,則落的吞聲忍氣空嗟怨。” |
惜指失掌 | 《南史 阮佃夫傳》:“佃夫拂衣出戶,曰:‘惜指失掌邪?’” |
將寡兵微 | 元·無名氏《黃鶴樓》第三折:“然劉備將寡兵微,我則彼立劉朝,復(fù)興漢世,非小官之能。” |
塵外孤標(biāo) | 《舊唐書·杜審權(quán)傳》:“沖碎孕靈岳之秀,精明含列宿之光,塵外孤標(biāo),閑云獨(dú)步。” |
款學(xué)寡聞 | 莊周《莊子 達(dá)生》:“今休,款啟寡聞之民也。” |
兵微將寡 | 元 關(guān)漢卿《單刀會(huì)》第一折:“他兄弟雖多,兵微將寡。” |
便還就孤 | |
念茲在茲 | 《尚書 大禹漠》:“帝念哉!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允出茲在茲,惟帝念功。” |
落落寡合 | 明 名教中人《好逑傳》:“母親石氏,隨父在任,因鐵公子為人落落寡合。見事又敢作敢為,恐怕招愆,所以留在家下。” |
憐香惜玉 | 元 賈仲名《金安壽》:“兩下春心應(yīng)自懂,憐香惜玉,顛鸞倒鳳,人在錦胡同。” |
孤注一擲 | 宋 辛棄疾《九議》:“于是乎‘為國(guó)生事’之說起焉,‘孤注一擲’之喻出焉。” |
愛賢念舊 | 宋 陳亮《與韓子師侍郎》:“侍郎于此講之熟矣。愛賢念舊之心,不自知其為譖也。” |
碌碌寡合 | 清 林則徐《札各學(xué)教官嚴(yán)查生員有無吸煙造冊(cè)互保》:“其系善良,只因碌碌寡合,以致結(jié)保無人。” |
木訥寡言 | 《晉書·葛洪傳》:“為人木訥,不好榮利,閉門卻掃,未嘗交游。” |
怨離惜別 | 明·馮夢(mèng)龍《喻世明言》第一卷:“兩下里怨離惜別,分外恩情,一言難盡。” |
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 | 春秋·魯·孔丘《論語(yǔ)·泰伯》:“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shí)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 |
根孤伎薄 | 南朝·宋·鮑照《侍郎報(bào)滿辭閣疏》:“日晏途繞,塊然自喪,加以無良,根孤伎薄,既同馮衍負(fù)困之累,復(fù)抱相如痟渴之疾。” |
孤家寡人 | 清 曾樸《孽海花》第65回:“云岫的一妻一妾,也為這件事,連嚇帶痛的死了。到了今日,云岫竟變了孤家寡人了。” |
沉默寡言 | 《新唐書 梁崇義傳》:“后為羽林射生,事來瑱,沉默寡言。” |
愛惜羽毛 | 西漢 劉向《說苑 雜言》:“夫君子愛口,孔雀愛羽,虎豹愛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 |
念念不忘 | 宋 朱熹《朱子全書 論語(yǔ)》:“其言于忠信篤敬,念念不忘。” |
寸陰是惜 | 南朝·梁·周興嗣《千文字》:“尺壁非寶,寸陰是競(jìng)。” |
寡不敵眾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敵眾。” |
寡二少雙 | 東漢 班固《漢書 吾丘壽王傳》:“子在朕前之時(shí),知略輻湊,以為天下少雙,海內(nèi)寡二。” |
孤男寡女 |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18回:“焉有孤男寡女共于幽室,況黑夜之中,不起奸淫的道理?” |
淺見寡識(shí) | 宋·蘇舜欽《上范公參政書》:“今輒條數(shù)事,布于左右,非出于淺見寡識(shí)。” |
形孤影只 | 明·馮夢(mèng)龍《警世通言》第31卷:“我上京聽選,留賢妻在家形孤影只。不若同到京中,百事也有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