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惡朋奸的成語故事
拼音dǎng è péng jiān
基本解釋黨:袒護;朋:朋比。袒護惡人,勾結壞人。形容與壞人勾結起來干壞事。
出處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59回:“其有黨惡朋奸,甘為逆羽,殺無赦!”
暫未找到成語黨惡朋奸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黨惡朋奸)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三朋四友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大樹坡義虎送親》:“自有一班無賴子弟,三朋四友,和他檠鷹放鷂,駕犬馳馬,射獵打生為樂。” |
不偏不黨 | 春秋 魯 墨翟《墨子 兼愛下》:“《周詩》曰:王道蕩蕩,不偏不黨。” |
不念舊惡 | 春秋 孔子《論語 公冶長》:“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
不惡而嚴 | 《周易 遁》:“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
丑類惡物 | 《左傳·文公十八年》:“丑類惡物,頑囂不友。” |
為惡不悛 | 晉·干寶《搜神記》第七卷:“賈后為惡不悛。” |
為非作惡 | 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七回:“今天倚仗你那些為非作惡之人,前來擾亂我的公事,對也不對?” |
親戚朋友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怎生不做大筵席,會親戚朋友,安排小酌為何?” |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 《國語·周語下》:“從善如登,從惡是崩。” |
從惡如崩 | 《國語 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
從惡是崩 | 《國語·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是崩。’” |
從惡若崩 | 《國語·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
以黨舉官 | 《韓非子·有度》:“今若以譽進能,則臣離上而下比周;若以黨舉官,則民務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國亂。” |
以售其奸 |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例如張國燾,則利用許多黨員的無知以售其奸。” |
以大惡細 | |
以惡報惡 | 《榖梁傳·僖公二十三年》:“伐國不言圍邑。此言圍邑,何也?不正其以惡報惡也。”范寧注:“前十八年。宋伐齊之喪,是惡也;今齊乘勝而報,是以惡報惡也。” |
伐異黨同 | 《后漢書 黨錮傳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學,懷經協術,所在霧會。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 |
眾好眾惡 | 《論語·衛靈公》:“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
眾惡必察 | 春秋·魯·孔丘《論語·衛靈公》:“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
作奸犯科 |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
作奸犯罪 | 司馬紫煙《荒野游龍》第二章:“她不禁一嘆道:‘月黑風高,正是作奸犯罪的好時刻,老天爺好象在幫壞人的忙呢!’” |
作惡多端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42回:“想當初作惡多端,這三四日齋戒,那里就積得過來。” |
做好做惡 | 《水滸傳》第六二回:“兩個公人,一路上做好做惡,管押了行。” |
偷奸取巧 | |
元兇巨惡 | |
元兇首惡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0回:“據著我胸襟膽氣,焉敢拒敵官軍,剪除君側元兇首惡?” |
元奸巨惡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七回:“若果然當此之際,一毫馬腳不露,那人便是元奸巨惡,還合他講甚么性情來!” |
元惡大奸 | 《后漢書·陳蕃傳》:“元惡大奸,莫此之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