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臂揎拳的成語故事
拼音luō bì xuān quán
基本解釋捋:卷起;揎:拳打。卷起袖子,伸出拳頭,準備動手。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7回:“為人性剛,喜則眉花眼笑,怒則捋臂揎拳,膽大心雄,頭高氣硬。”
暫未找到成語捋臂揎拳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捋臂揎拳)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如臂使指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誼傳》:“令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 |
花拳繡腿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69回:“只見張國乾縛得花拳繡腿,戚光祖、戚繼祖兩個教師在后面跟著,走上臺來,兩邊坐定。” |
折臂三公 | 唐·劉禹錫《秘書崔少監墜馬長句因而和之詩》:“上車著作應來問,折臂三公定送方。” |
交臂歷指 | 《莊子·天地》:“則是罪人交臂歷指,而虎豹在于囊檻,亦可以為得矣。” |
拳頭產品 | 吳茂盛《駐京辦》第十章:“茶籽油爽滑清香、味醇濃厚,營養豐富,乃油中極品,是我們香州著名的拳頭產品。” |
交臂相失 | 唐·冉元一《薛剛墓志》:“齊體合歡,交臂相失。” |
左膀右臂 | 凌叔華《古韻》:“據說恭親王把他視為左膀右臂,將來肯定官運亨通。” |
使臂使指 | 《管子·輕重乙》:“若此,則如胸中使臂,臂之使指也。”《漢書·賈誼傳》:“令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 |
怒臂當轍 | 宋·呂祖謙《東萊博議·隨叛楚》:“隨非惟不自憂,乃不自量其力,怒臂當轍,以蹈禍敗。” |
磨拳擦掌 |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但題起廝殺呵磨拳擦掌,排戈甲,列旗槍,各分戰場。”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俺可也磨拳擦掌,行行里按不住莽撞心頭氣。” |
失之交臂 | 先秦 莊周《莊子 田子方》:“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 |
拳打腳踢 |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我便拳撞腳踢,也不怕他不死。” |
赤手空拳 | 元 秦簡夫《剪發待賓》第一折:“咱如今少米無柴,赤手空拳。” |
腳踢拳打 |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33回:“遇性暴賊人,還要腳踢拳打。” |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鱉老婆。” |
獨臂將軍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從整個革命戰爭的觀點看來,和主力紅軍是互為左右手,只有主力紅軍而無人民的游擊戰爭,就像一個獨臂將軍。” |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 |
奮臂大呼 |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陳涉以戍卒散亂之眾數百,奮臂大呼。” |
拳不離手 | 清·無名氏《說呼全傳》第七回:“果真拳不離手,待我歇息片時再舞。” |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 林雨《刀尖》:“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當戰士的離不開刺刀手榴彈。” |
怒臂當車 | 明·許三階《節俠記·俠晤》:“小生怒臂當車,自取戮辱,慚愧慚愧!” |
鼠臂蟣肝 | 清·錢謙益《仙壇唱和詩》:“生嘗畏世諳談虎,術不逢時學豢龍。鼠臂蟣肝更何有,從今一一聽天工。” |
三首六臂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六十三回:“子牙見對營門一人,三首六臂,青面獠牙。” |
鼠肝蟲臂 | 先秦 莊周《莊子 大宗師》:“以汝為汝肝乎?以汝為蟲臂乎?” |
攘臂一呼 | 漢 李陵《答蘇武書》:“然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 |
三頭六臂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普昭禪師》:“三頭六臂擎天地,憤怒那吒撲帝鐘。” |
袒臂揮拳 | 元 關漢卿《拜月亭》第四折:“我特故里說的別,包彈遍,不嫌些蹬弩開弓,怎說他袒臂揮拳。” |
猜拳行令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七:“汪秀才解帶脫衣,盡情歡宴,猜拳行令,不存一毫形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