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玄箸的成語故事
拼音chāo chāo xuán zhù
基本解釋超超:高超;玄:微妙;箸:通“著”,明顯。指言論文辭高妙又明切。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我與王安豐說延陵、子房,亦超超玄箸。”
暫未找到成語超超玄箸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超超玄箸)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臨食廢箸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06回:“此用之所以臥不安席,臨食而廢箸者也。” |
借箸代籌 | 《史記·留侯世家》:“請借前箸以籌之。” |
入圣超凡 | 唐 呂巖《七言之二》:“舉世若能知所寓,超凡入勝弗為難。” |
出世超凡 | 元·馬致遠《黃梁夢》第一折:“你有那出世超凡神仙分,系一條一抹絳,帶一頂九陽巾,君敢著你做真人。” |
出眾超群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76回:“右手那個對立的壯士,打扮得出眾超群,人中罕有。” |
出類超群 | 明·無名氏《誤失金環》第四折:“兩個夫榮妻貴,一雙出類超群。” |
剖玄析微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直取其清談雅論,剖玄析微,賓主往復,娛心悅耳,非濟世成俗之要也。” |
卓犖超倫 | 《文選·孔融·薦彌衡表》:“叔質貞亮,英才卓躒。”《三國志·蜀書·秦宓傳》:“夫欲救危撫亂,脩己以安人,則宜卓犖超倫,與時殊趣,震驚鄰國,駭動四方,上當天心,下合人意。” |
賣弄玄虛 | 巴金《復仇集·亞麗安娜》:“吳素來愛賣弄玄虛,說話每說到重要的地方便住了口。” |
張良借箸 | |
戰栗失箸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
戴玄履黃 | 《易·坤》有“天玄而地黃”之語。明·劉基《海寧應氏墓庵記》:“乃耆乃康,戴玄履黃,七十有八年。” |
才華超眾 | |
才氣超然 | 宋·陸游《漢宮春》:“人誤許,詩情將略,一時才氣超然。” |
才貌超群 | |
投石超距 | 西漢·司馬遷《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王翦使人問軍中戲乎?對曰:‘方投石超距。’” |
拔山超海 | 北齊 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持秋霜夏震之威,以拔山超海之力,顧指則風云總至,回眸而山岳削平,雖復旗鼓所臨,有征無戰。” |
拔類超群 | 語出《孟子 公孫丑上》:“出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 |
挾山超海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
挾泰山以超北海 | 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
探玄珠 | 《叔苴子·外編》:“昔人聞赤水中有玄珠也,相與沐而探之。” |
提要鉤玄 | 唐·韓愈《進學解》:“記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鉤其玄。” |
故作玄虛 | 《十月》1981年第1期:“‘你知道我們兩個之間的關系嗎?’我眉毛一揚,故作玄虛地問她。” |
故弄玄虛 | 韓非《韓非子 解老》:“圣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 |
故弄虛玄 | 沙汀《困獸記》十一:“他既不滿意呂康的故弄虛玄,對于吳楣也有一點討厭,覺得他太張巴,太繁瑣。” |
無下箸處 | 《晉書·何曾傳》:“食日萬錢,猶曰無下箸處。” |
朱雀玄武 | 西漢·戴圣《禮記·曲禮》:“行前朱鳥而后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 |
武藝超群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9回:“據這柴大官人,名聞寰海,聲播天下的人,教頭若非武藝超群,他如何肯薦上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