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腸拄肚的成語故事
拼音chēng cháng zhǔ dù
基本解釋腹中飽滿。比喻容受很多。
出處唐·盧仝《月蝕詩》:“撐腸拄肚礌傀如山丘,自可飽死更不偷?!?/p>
暫未找到成語撐腸拄肚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撐腸拄肚)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饑腸轆轆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西湖主》:“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td> |
牽腸掛肚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起手時,牽腸掛肚;過后去,喪魄銷魂?!?/td> |
兜肚連腸 | 魯迅《狂人日記》:“吃了幾筷,滑溜溜的不知道是魚是人,便把他兜肚連腸的吐出。” |
羊腸小道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45回:“前面彎彎曲曲,盡是羊腸小道?!?/td> |
羊腸小徑 | 巴金《家》:“進了這門,他們即發現一條羊腸小徑躺在竹林中間?!?/td> |
木石心腸 | 清 洪楝園《后南柯 辭職》:“雖木石心腸,亦為之動?!?/td> |
腦滿腸肥 | 唐 李百藥《北齊書 瑯邪王儼傳》:“瑯邪王年少,腸肥腦滿,輕為舉措。” |
腸回氣蕩 | 蘇雪林《玉溪詩謎》:“這一首真是心顫魂飛、腸回氣蕩時做出來的好詩?!?/td> |
嘔心抽腸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一卷:“那些嘔心抽腸的鬼,更不知哭到幾時,才是住手!” |
石心木腸 | 宋·蘇軾《謝失察妖賊表》:“布衣蔬食,或木死于饑寒;石心木腸,誓不忘于忠義?!?/td> |
羊腸九曲 | |
腸肥腦滿 | 《北齊書 瑯邪王儼傳》:“瑯邪王年少,腸肥腦滿,輕為舉措,長大自不復然,愿寬其罪?!?/td> |
翻腸攪肚 | 楊朔《雪花飄飄》:“不過也怪,自從部隊逼近下花園,百歲忽然翻腸攪肚的想念起爹爹來了?!?/td> |
開心見腸 | 郭沫若《南冠草》第三幕:“我們有什么話要說,可以舒舒展展地說,說得開心見腸一點?!?/td> |
柔腸寸斷 | 清 沙張白《再來詩讖記》:“先夫之亡,妾柔腸寸斷?!?/td> |
吞刀刮腸 | 《南史 荀伯玉傳》:“若許某自新,必吞刀刮腸,飲灰洗胃?!?/td> |
回腸九轉 | 《柳蔭記》:“難壞人這陣無計想,好叫人回腸九轉無主張?!?/td> |
鐵心木腸 | 宋·趙令畤《侯鯖錄》卷三:“王介甫少時作《石榴花》……此老風味不薄,豈鐵心木腸者哉?!?/td> |
掛肚牽腸 | 《白雪遺音·嶺兒調·從別后》:“從別后……心兒里掛肚牽腸,廢寢忘食。” |
熱腸冷面 | |
別具肺腸 | 張難先《中華民國政府成立》:“維袁氏別具肺腸,不易為合理之解決?!?/td> |
熱腸古道 | 清·吳趼人《糊涂世界》:“老哥熱腸古道,我們是一向欽佩的?!?/td> |
屠腸決肺 | 西漢·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聶政大呼,所擊殺者數十人,因自皮面決眼,自屠出腸,遂以死。” |
羊腸鳥道 | 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詩:“火龍明鳥道,鐵騎繞羊腸?!?/td> |
熬腸刮肚 | 陳登科《活人塘》三:“咱薛家祖上是鍋碗一擔挑到新河集的,落了戶,靠兩只手苦,可憐,熬腸刮肚的,買了這幾畝田?!?/td> |
錦繡肝腸 | 唐 李白《冬日于龍門送從弟京兆參軍令問之淮南覲省序》:“兄心肝五藏,皆錦繡耶?不然,何開口成文,揮翰霧散?” |
撐岸就船 | 《水滸傳》第二一回:“只見說撐船就岸,幾曾有撐岸就船。你不來睬我,老娘倒落得?!?/td> |
徊腸傷氣 | 戰國 楚 宋玉《神女賦》:“徊腸傷氣,顛倒失據?!?/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