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寶迷邦的成語故事
拼音huái bǎo mí bāng
基本解釋懷寶:具有才德;迷邦:讓國家迷亂。舊指有才德而不出來為國家效力。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
暫未找到成語懷寶迷邦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懷寶迷邦)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目迷五色 | 先秦 李耳《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 |
迷而不反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鐘會傳》:“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fā),玉石皆碎。” |
經(jīng)邦論道 | 《隋書 李穆傳》:“臣日薄桑榆,位高軒冕,經(jīng)邦論道,自顧缺然。” |
異寶奇珍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 東坡四》:“嗟呼,世不乏奇珍異寶,乏識者耳。” |
珍樓寶屋 | 《淵鑒類函·佛寺三》:“唐高力于來廷坊建佛寺,珍樓寶屋,竭盡國資。” |
定國安邦 | 元·無名氏《連環(huán)計》第三折:“枉了你揚威耀武,盡忠歆節(jié),定國安邦,偏容他鴟鸮弄舌,烏鴉展翅,強配鸞鳳。” |
迷離惝恍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槐西雜志三》:“惟留二百余金,恰足兩月余酒食費,一家迷離惝恍,如夢乍回。” |
坐懷不亂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56回:“人人都說他無行,其實水秀才原是坐懷不亂的。” |
迷迷糊糊 | 曾樸《孽海花》第12回:“車門已硼的關上了,弄得彩云迷迷糊糊,又驚又嚇。” |
如獲至寶 | 宋 李光《與胡邦衡書》:“忽蜀僧行密至,袖出‘寂照庵’三字,如獲至寶。” |
牛黃狗寶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若大家好取和便罷,倘若有一點叫人過不去,我有本事先把你兩個的牛黃狗寶掏了出來,再和那潑婦拼了這命,也不算是尤三姑奶奶!” |
寶刀不老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0回:“張郃出馬,見了黃忠,笑曰:‘你許大年紀,猶不識羞,尚欲出陣耶?’忠怒曰:‘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
招財進寶 | 元 劉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招財進寶臻佳瑞,合家無慮保安存。” |
十月懷胎 | 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調(diào)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diào)查就是解決問題。” |
鬼迷心竅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61回:“一時鬼迷心竅,后悔不及。” |
臨潼斗寶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75回:“于是天天宰豬割羊,屠鵝戮鴨,好似臨潼斗寶一般,都要賣弄自己家的好廚役好烹炮。” |
關懷備至 | 劉白羽《海天集 偉大創(chuàng)業(yè)者》:“總理對人總是關懷備至,體貼入微。” |
迷離恍惚 | 清 曾樸《孽海花》:“庭中一半似銀海一般的白,一半?yún)s迷離惝恍,搖曳著桐葉的黑影。” |
心懷鬼胎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誰知素梅心懷鬼胎,只是長吁短嘆,好生愁悶,默默歸房去了。” |
胸懷大志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
寶刀未老 | 《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忠怒曰:‘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
迷而知反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袁術(shù)傳》:“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
畏威懷德 | 《國語 晉語八》:“民畏其威,而懷其德,莫能勿從。” |
身懷六甲 | 《隋書·經(jīng)籍志三》載有《六甲貫胎書》 |
迷途知反 | 《南史 陳伯之傳》:“夫迷途知反,往哲是與。” |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桓公十年》:“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
寶貝疙瘩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19章:“寶生在他們老公母倆心上,真像命根子,寶貝疙瘩。” |
邦家之光 | 《詩經(jīng)·小雅·南山有臺》:“樂只君子,邦家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