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酒牽羊的成語故事
拼音dān jiǔ qiān yáng
基本解釋牽著羊,挑著酒。表示向人慰勞或慶賀。
出處清·無名氏《劉公案》第78回:“擔酒牽羊無其數,慌忙齊跪地流平。”
暫未找到成語擔酒牽羊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擔酒牽羊)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無牽掛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他橫豎是單槍獨馬,一無牽掛,當下由杭赴蘇,尋著了那位幫帶。” |
七擔八挪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4回:“因與眾人在吳道官房里算帳,七擔八挪纏到這咱晚。” |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弄得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那是要壞名氣的。” |
與羊謀羞 | 《符子》:“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
兩頭擔心 | |
舉酒作樂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朱然傳》:“然既獻捷,群臣上賀,權乃舉酒作樂。” |
乞漿得酒 | 唐 劉知幾《史通 書志》:“太歲在酉,乞漿得酒;太歲在巳,販妻鬻子。” |
買王得羊 | 唐·張懷瑾《書斷》:“時人云:‘買王得羊,不失所望。’” |
爭雞失羊 | 漢·焦延壽《易林》卷八:“爭雞失羊,亡其金囊。” |
亡羊之嘆 | |
亡羊得牛 | 《淮南子·說山訓》:“亡羊而得牛,則莫不利失也。” |
亡羊補牢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
今夕有酒今夕醉 | 茅盾《子夜》:“你的危言諍論,并不能叫小杜居安思危,反使得他決心去及時行樂,今夕有酒今夕醉!” |
今日有酒今日醉 | 茅盾《狂歡的解剖》:“他們這種‘自信’,這種‘有前途’的自覺,就使得他們的要求快樂跟羅馬帝國衰落時代的有錢人的縱樂完全不同,那時羅馬的有錢人感得大難將到而又無可挽救,于是‘今日有酒今日醉’了。” |
今朝有酒今朝醉 | 唐 權審《絕句》詩:“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
仗氣使酒 | 《北齊書·崔瞻傳》:“與趙郡李概為莫逆之交。概將東還,瞻遺之書曰:‘仗氣使酒,我之常弊,底訶指切,在卿尤甚。’” |
以羊易牛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
以酒解酲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
使羊將狼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且太子所與俱諸將,皆嘗與上定天下梟將也。今使太子將之,此無異使羊將狼也。” |
使酒仗氣 | 《南史·沈慶之傳》:“昭略字茂隆,性狂俊,不事公卿,使酒仗氣,無所推下。” |
使酒罵坐 | 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灌夫為人,剛直使酒。……武安遂怒,劾灌夫罵坐不敬,系居室。” |
使酒罵座 | 漢灌夫為人剛直不阿,好使酒。一日,與魏其侯竇嬰共赴丞相田蚡宴。夫怒蚡傲慢無禮,遂借行酒之機指臨汝侯灌賢而罵之,其意實在蚡。蚡乃劾夫罵坐不敬。事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
倚酒三分醉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4回:“賈璉見了人,越發‘倚酒三分醉’,逞起威風來,故意要殺鳳姐兒。” |
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孝伯問王大:‘阮籍何如司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壘塊,故須酒澆之。’” |
借酒澆愁 | 明 李開先《后岡陳提學傳》:“只恁以酒澆愁,愁不能遣,而且日增。” |
兒行千里母擔憂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4回:“你這個冤家,在何處飲酒,這早晚方回,全不知兒行千里母擔憂。” |
利惹名牽 | 元·張歌《湘妃怨·樂閑》曲:“想當年,利惹名牽。” |
利綰名牽 | 明·高明《琵琶記·副末開場》:“一舉鰲頭,再婚牛氏,利綰名牽竟不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