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綿床褥的成語故事
拼音chán mián chuáng rù
基本解釋纏綿:糾纏不已,無法解脫。形容身患重病,臥床不起。也指沉溺于男女之事。
出處《宋史 十八朝演義》第二十回:“偏李妃生起病來,纏綿床褥,一病不起,竟爾去世。
暫未找到成語纏綿床褥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纏綿床褥)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連綿不絕 | 明·朱國禎《涌幢小品·神惠記》:“往余再喪妻,四喪子,復喪妹,最后喪母,連綿不絕。哭泣悲傷,五衷菀結。” |
床上安床 | 南朝 陳 姚最《續畫品 毛棱》:“善于布置,略不煩草。若比方諸父,則床上安床。” |
纏綿悱惻 | 晉 潘岳《寡婦賦》:“思纏綿以瞀亂兮,心摧傷以愴惻。” |
迭床架屋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複,遞相模學,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
綿里藏針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當日說知心,綿里藏針。” |
床下安床 | 宋 邵伯溫《聞見前錄》卷十九:“[邵雍]平生不為訓解之學,嘗曰:‘經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蓋屋,床下安床,滋惑矣。’” |
床上疊床 | 明 徐渭《<四書繪>序》:“而傳注講章,轉相纏說,未免床上疊床。” |
床下牛斗 | 《晉書·殷仲堪傳》:“仲堪父嘗患耳聰,聞床下蟻動,謂之牛斗。” |
床上迭床 | |
連綿起伏 | 孫蓀《云賦》:“連綿起伏的云宛如浮動在海上的冰山。” |
情意綿綿 | 周恩來《別李愚如并示述弟》:“何況情意綿綿,‘藕斷絲不斷’。” |
床上施床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序致》:“晉魏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復,遞相模效,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
黃綿襖子 |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壬寅正月,雨雪連旬,忽爾開霽。閭里翁媼相呼賀曰:‘黃綿襖子出矣。’” |
挦綿扯絮 | 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折:“恰便似粉妝成殿閣樓臺,有如那挦綿扯絮隨風灑。” |
踏床嚙鼻 | 《笑林》:“甲曰:‘他踏床子就嚙之。’” |
乜斜纏帳 | |
床頭金盡 | 唐 張籍《行路難》詩:“君不見床頭黃金盡,壯士無顏色。” |
龜冷支床 | 《史記·龜策列傳褚少孫論》:“南方老人用龜支床足,行二十余歲,老人死,移床,龜尚生不死。” |
風雨對床 | 唐·韋應物《示全真元常》:“寧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 |
剝床及膚 | 宋 陳亮《義烏縣減酒額記》:“剝床及膚,其憂豈不在民乎!” |
纏綿床第 | 梁啟超《新民說》第17節:“弱冠而后,則又纏綿床第,以耗其精力。” |
重床疊架 | 茅盾《清明前后》第五幕:“重床疊架的法令,何嘗不嚴密堂皇,然而,解決了問題么?” |
東床坦腹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雅量》:“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 |
東床快婿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郗太傅在京品,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臥,如不聞。’” |
架屋迭床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複,遞相模學,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
糾纏不清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25回:“秋痕嘆道:‘你如今一請就來,往后又是糾纏不清。” |
作繭自纏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此鬼沾沾于遺蛻,殊未免作繭自纏。” |
綿綿不息 | 巴金《無題集·做一個戰士》:“我激蕩在這綿綿不息、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