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賬的成語故事
拼音hú tú zhàng
基本解釋算不清楚的賬,比喻弄不清楚的問題。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5章:“咱們雖說賺了一點錢,可這是一筆糊涂賬!這錢是咱們兩個苦熬出來的,但家里人人有份!”
暫未找到成語糊涂賬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糊涂賬)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難得糊涂 | 林語堂《中國人之聰明》:“鄭板橋曰:‘難得糊涂’?!?/td> |
一塌糊涂 | 清 曾樸《孽海花》:“與其顧惜場面,硬充好漢,到臨了弄的一塌糊涂,還不如一老一實,揭破真情,自尋生路?!?/td> |
迷迷糊糊 | 曾樸《孽海花》第12回:“車門已硼的關上了,弄得彩云迷迷糊糊,又驚又嚇?!?/td> |
胡里胡涂 | 魯迅《偽自由書 新藥》:“不過對于誤服這藥的病人,卻能夠使他不再尋求良藥,拖重了病癥而至于胡里胡涂的死亡。” |
搖尾涂中 | 戰國時,楚王派大夫去請莊子做官,莊子對楚大夫說:聽說楚國有神龜,死去已三千年,現在把它用匣子裝起來藏在廟堂之上。你看此龜是留下骨頭讓人珍藏好呢,還是活著曳尾于泥涂中好?大夫說:當然是活著曳尾于涂中好。莊子說:那末我將曳尾于涂中。見 |
塵羹涂飯 | 清·錢謙益《答唐訓導論文書》:“南宋以后之俗學,如塵羹涂飯,稍知滋味者,皆能唾而棄之?!?/td> |
一敗涂地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天下方擾,諸侯并起,今置將不善,一敗涂地?!?/td> |
稀里糊涂 | 曹禺《和劇作家們談讀書和寫作》:“如果寫他后悔,稀里糊涂自殺了,就沒有多大意思。” |
食不糊口 | 唐·陳子昂《漢州雒縣令張君吏人頌德碑》:“流亡初復,貧鞠兼半,食不糊口,力未贍農。” |
肝腦涂地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大戰十七,小戰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腦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勝數?!?/td> |
涂脂抹粉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4卷:“其妻涂脂抹粉,慣賣風情,挑逗那富家郎君。” |
生靈涂地 | 宋 邵伯溫《聞見前錄》:“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靈涂地?!?/td> |
一塌胡涂 |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我的運氣不好,處處倒楣,碰釘子,事業一到我手里就莫名其妙地弄得一塌胡涂?!?/td> |
糊里糊涂 | 曾樸《孽?;ā返谌兀骸半y道龔定庵就這么糊里糊涂的給他們藥死了嗎?” |
豺狼當涂 | 《晉書 熊遠傳》:“孝懷皇帝宮未反,豺狼當涂,人神同忿?!?/td> |
肝心涂地 | 唐·陳子昂《謝衣表》:“臣萬死骷骨,垂配蒙榮,載戰載殞,肝心涂地?!?/td> |
異涂同歸 | 漢 桓寬《鹽鐵論 論儒》:“圣人異涂同歸,或行或止,其趣一也?!?/td> |
殊涂同致 | 《晉書·嵇康傳》:“故君子百行,殊涂同致,循性而動,各附所安。” |
含糊其辭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7回:“二人先受岸賈之囑,含糊其詞,不肯替趙氏分辨。” |
糊涂蟲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0回:“云岫這東西,不給他兩句,他當人家一輩子都是糊涂蟲呢?!?/td> |
涂炭生民 | 明·沈采《千金記·登拜》:“狂秦暴虐,涂炭生民?!?/td> |
生靈涂炭 | 《晉書 苻丕載記》:“先帝晏駕賊庭,京師鞠為戎穴,神州蕭條,生靈涂炭?!?/td> |
道盡涂殫 | 《晉書·嵇康傳》:“自卜已審,若道盡涂殫則已耳,足下無事冤之令轉于溝壑也?!?/td> |
迷涂知反 | |
含糊不清 | 鄧小平《目前的形勢和任務》:“各級黨組織直到每個支部的態度都要十分堅定,不能有任何游移不定、含糊不清的表現?!?/td> |
殊涂同會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王充等傳論》:“如使用審其道,則殊涂同會?!?/td> |
含糊其詞 | 唐·陸贄《論緣邊守備事宜壯》:“即相執證,理全辨明,朝廷每為含糊,未嘗窮究曲直。” |
殊涂同歸 | 語出《易·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孔穎達疏:“言天下萬事終則同歸于一,但初時殊異其涂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