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再礪的成語故事
拼音zài jiē zài lì
基本解釋接:交戰;礪:磨礪。原謂雞再磨嘴,然后再相斗。后用以指繼續努力,堅持不懈。
出處唐 韓愈、孟郊《斗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
暫未找到成語再接再礪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再接再礪)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上氣不接下氣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七回:“一霎時漂流數百里外,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氣不接下氣。” |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
華不再揚 | 晉·陸機《短歌行》:“時無重至,華不再揚。” |
踵趾相接 | 楊天石《黃遵憲》:“黃遵憲盛贊他們‘前仆后起,踵趾相接,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 |
間不容礪 | 《隋書·李德林傳》:“佐斗嫁禍,紛若猬毛,曝骨履腸,間不容礪。” |
踵武相接 | 宋·陳亮《跋焦伯強帖》:“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發絲粟之才,皆得以牽連成就,況且伯強之卓然能自見者乎!” |
水光接天 | 宋·蘇軾《前赤壁賦》:“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
應接不暇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
目不暇接 | 清 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墨之二》:“見其揚翬振彩,倏來倏往,目不暇給。” |
移花接木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同窗友認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
短兵接戰 | 《三國志 魏志 典韋傳》:“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 |
交頭接耳 | 元 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大小三軍,聽吾將令,甲馬不許馳驟,金鼓不許亂鳴,不許交頭接耳,不許笑語喧嘩。” |
接踵而至 | 《新編五代史平話 唐史下》:“是日唐主大軍接踵而至。” |
頓首再拜 |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勾踐頓首再拜曰:‘孤嘗不料力,乃與吳戰,困于會稽,痛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徙欲與吳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 |
接續香煙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37回:“官人既然作了官,總以接續香煙為重,從此要早畢婚姻,成家立業要緊。” |
接三連四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9回:“我又沒逃了,這么接三連四的叫人來找。” |
連三接四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二回:“原來平兒出去,有賴林諸家送了禮來,連三接四,上中下三等家人來拜壽送禮的不少。” |
東山再起 | 唐 杜甫《暮秋……呈蘇渙侍御》:“無數將軍西第成,早作丞相東山起。” |
再接再厲 | 唐 韓愈《斗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 |
接踵而來 | 清 曾樸《孽海花》第25回:“當此內憂外患接踵而來,老夫子系天下人望,我倒可惜他多此一段閑情逸致!” |
青黃不接 | 《元典章 戶部 倉庫》:“即日正是青黃不接之際,各處物斛涌貴。” |
接二連三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9回:“家中事情接二連三,也無暇及此。” |
待人接物 | 宋 俞文豹《吹劍四錄》:“內而存心養性、立身行己無所歉,外而待人接物、處事應世無所戾。” |
礪山帶河 |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愛及苗裔。’” |
接連不斷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陳設兵衛,自王宮起,直至光家之門,街衢皆滿,接連不斷。” |
時不再來 | 《國語 越語下》:“得時無怠,時不再來,天予不取,反為之災。” |
得意不宜再往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回:“包公搖頭道:‘得意不宜再往,待我細細思索便了。’” |
肩摩轂接 |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肩摩轂接,競爽一時,殆古今所罕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