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塞途的成語故事
拼音jīng jí sè tú
基本解釋滿路都是荊棘。比喻環境困難,障礙很多。
出處魯迅《華蓋集 導師》:“問什么荊棘塞途的老路,尋什么烏煙瘴氣的鳥導師!”
暫未找到成語荊棘塞途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荊棘塞途)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殊途同歸 | 《周易 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 |
半途而廢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
老馬識途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
窮途潦倒 | 傅抱石《<鄭板橋集>前言》:“他的一生,盡管夠得上是盤根錯節,窮途潦倒的一生。” |
異途同歸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本經訓》:“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異路而同歸。” |
命途多舛 | 唐 王勃《滕王閣餞別序》:“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
識途老馬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病玉緣》:“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眼前不信俺的話也罷,到了日后,才覺得俺不是說笑話哩。” |
道聽途說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道聽而涂(途)說,德之棄也。” |
末路窮途 | 《吳越春秋 王僚伎公子光傳》:“子胥曰:‘夫人賑窮途,少飯亦何嫌哉?” |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回:“處士有志未遂,甚為可惜,然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
茅塞頓開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閑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
赭衣塞路 | 《漢書·刑法志》:“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 |
誤入歧途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12回:“弟子方可日漸精進,不致誤入歧途。” |
途窮日暮 | 清黃遵憲《群公》詩:“途窮日暮更何求,白首同拼一死休。” |
披荊斬棘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馮異傳》:“帝謂公卿曰:‘是我起兵時主簿也,為吾披荊棘,定關中。” |
迷途知反 | 《南史 陳伯之傳》:“夫迷途知反,往哲是與。” |
同歸殊途 | 《周易 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
汗牛塞棟 | 明·唐順之《胡貿棺記》:“余不自揆,嘗取《左氏》、歷代諸史及諸大家文字所謂汗牛塞棟者,稍刪次之以從簡約。” |
長途跋涉 | 清 錢采《說岳全傳》第66回:“妾身身犯國法,理所當然,怎敢勞賢姐長途跋涉?決難從命。” |
窮途末路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你如今是窮途末路,舉目無依。” |
鷹犬塞途 | 魯迅《偽自由書·文章與題目》:“這是后來和現在的話,當時可不然,鷹犬塞途,干兒當道,魏忠賢不是活著就配享了孔廟么?” |
塞狗洞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5回:“我有三萬銀子,我大八成的道臺都可捐得了。我為什么拿錢塞狗洞!” |
敷衍塞責 | 清 張集磬《道咸宦海見聞錄》:“而嚴令愿為恪遵,委勘幾及年余,始克竣事,半屬敷衍塞責。” |
頓開茅塞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
三槐九棘 | 《周禮·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長眾庶在其后。” |
兩豆塞耳 | 《鹖冠子·天則》:“夫耳之主聽,目之主明。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 |
窮途落魄 | 清·陳熙晉《臨海集序》:“臨海窮途落魄,幕府草檄,非必出于本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