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極涕零的成語故事
拼音gǎn jí tì líng
基本解釋感激之極而流下眼淚。形容極為感激。
出處宋·黃庭堅(jiān)《謝黔州安置表》:“罪深責(zé)薄,感極涕零。”
暫未找到成語感極涕零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感極涕零)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雨零星散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九回:“[張清、王英]殺散左哨軍兵,如摧枯拉朽的直沖進(jìn)來,殺得賊兵四分五裂,七斷八續(xù),雨零星散,亂竄奔逃。” |
動天地,感鬼神 | 金·元好問《陶然集詩序》:“詩之極致,可以動天地,感鬼神。” |
零光片羽 | 黃遠(yuǎn)庸《記者眼光中之孫中山》:“其所對北京內(nèi)外記者所言,皆不過此三種政策之零光片羽,蓋孫先生之樂觀主義如此。” |
極重不反 | 清·陳確《答張考夫書》:“今《大學(xué)》之為圣經(jīng),已成極重不反之勢。” |
多情善感 | 唐·陸龜蒙《自遣詩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難忘,只有風(fēng)流共古長。” |
斷香零玉 | 清·洪昇《長生殿·尸解》:“這是我斷香零玉沉埋處,好結(jié)果一場廝耨,空落得薄命留。” |
湖海飄零 | |
瘦骨零丁 | 《中國民間故事選·老爺和奴才》:“牧人看見奶牛瘦骨零丁的樣子,很生氣。” |
物極必反 | 宋 朱熹《近思錄》引宋 程頤曰:“如《復(fù)卦》言七日來復(fù),其間無不斷續(xù),陽已復(fù)生,物極必返,其理須如此。” |
登峰造極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xué)》:“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 |
七零八落 | 宋 釋惟白《續(xù)傳燈錄 有文禪師》第42卷:“無味之談,七零八落。” |
開階立極 | 《舊唐書·辛替否傳》:“撥亂反正,開階立極,得至理之體,設(shè)簡要之方。” |
直言極諫 | 漢·晁錯《舉賢良對策》:“救主之失,補(bǔ)主之過,揚(yáng)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內(nèi)無邪辟之行,外無騫污之名。事君若此,可謂直言極諫之士矣。” |
窮奢極欲 | 《漢書 谷永傳》:“窮奢極欲,湛湎荒淫。” |
感恩戴德 | 晉 陳壽《三國志 駱統(tǒng)傳》:“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bào)之心。” |
窮極無聊 | 南朝 宋 費(fèi)昶《思公子》詩:“虞卿亦何命,窮極若無聊。” |
極情盡致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三回:“果然蔣玉函扮了秦小官伏侍花魁醉后神情,把那一種憐香惜玉的意思,做得極情盡致。” |
多愁善感 | 茅盾《幻滅》二:“是同情于這個不相識的少婦呢,還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連她自己也不明白。” |
樂極則憂 | 西漢·戴圣《禮記·樂記》:“樂極則憂,禮粗則偏矣。” |
否極泰來 | 漢 趙曄《吳越春秋 勾踐入臣外傳》:“時(shí)過于期,否終則泰。” |
高官極品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85回:“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雖高官極品,不能一日養(yǎng)親,亦有何味!” |
感人肺腑 | 唐 劉禹錫《唐故相國李公集記》:“今考其文至論事疏,感人肺肝,毛發(fā)皆聳。” |
破涕為笑 | 晉 劉琨《答盧湛書》:“時(shí)復(fù)相與舉觴對膝,破涕為笑,排終身之積慘,求數(shù)刻之暫歡。” |
極重難返 | 清·顧炎武《日知錄·蘇松二府田賦之重》:“此固其極重難返之勢,始于景定,訖于洪武,而征科之額,十倍于紹煕以前者也。” |
零碎不全 | 毛澤東《實(shí)踐論》:“只有感覺的材料十分豐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乎實(shí)際(不是錯覺),才能根據(jù)這樣的材料造出正確的概念和論理來。” |
感慨系之 | 晉 王羲之《蘭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
攢零合整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莊院里攢零合整,收拾的這幾兩銀子糶米。” |
零丁孤苦 | 晉 李密《陳情表》:“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