轆轆遠聽的成語故事
拼音lù lù yuǎn tīng
基本解釋轆轆:車行的聲音。車聲越聽越遠。
出處
暫未找到成語轆轆遠聽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轆轆遠聽)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高蹈遠舉 | 宋·王琳《野客叢書·穆生鄒陽》:“穆生高蹈遠舉,意蓋有在,逆知異日必不能免,非知幾疇克爾哉。” |
邇安遠至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
致遠恐泥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時素臣正在得君,真個知無不言,言無不聽。旬月之內,把在京在外貪官污吏參劾殆盡。” |
丑聲遠播 | 《宋書·盧陵孝獻王義真傳》:“咸陽之酷,丑聲遠播。” |
臭名遠揚 | 《宋書 劉義真傳》:“案車騎將軍義真,兇惡之性,爰自稚弱,咸陽之酷,臭聲遠播。” |
篤近舉遠 | 唐·韓愈《原人》:“故圣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 |
饑腸轆轆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西湖主》:“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 |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 漢 劉安《淮南子 主術訓》:“是故非淡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 |
洗耳恭聽 |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 |
遠近馳名 |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二卷:“達木汀的毛筆字是遠近聞名的。” |
收視反聽 | 晉·陸機《文賦》:“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 |
聽微決疑 | 《鹖冠子·天則》:“圣王者有聽微決疑之道,能屏讒權實。” |
遠走高飛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卓茂傳》:“汝獨不欲修之,寧能高飛遠走,不在人間邪?” |
反聽收視 | 宋˙范仲淹《蒙以養正賦》:“務實去華,育德之方斯在;反聽收視,養恬之義相應。” |
偏聽偏信 | 漢 王符《潛夫論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高飛遠舉 | 漢·劉向《說苑·八·尊賢·十三節》:“鴻鵠高飛遠翔,其所恃者六翮也。” |
耳聽是虛,眼見為實 | 《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那時我還缺乏理解,但是也曉得大部分同志習慣于‘耳聽是虛,眼見為實’,‘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
道聽途說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道聽而涂(途)說,德之棄也。” |
隔壁聽話 | 明·唐順之《答王遵巖書》:“蓋非特文章氣節平生所劼力而事者,既于真性不切及所聞于經書師友與意見之所窺測,而自以為道者,亦竟如隔壁聽話,全無交涉。” |
唯命是聽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聽。” |
聽其自便 | 清·薛福成《請豁除舊禁招徠華民疏》:“中國出洋之民數百萬,粵人以傭工為較多,其俗里雖賤視之,尚能聽其自便,衣食之外,頗積余財。” |
澹泊明志,寧靜致遠 | 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漠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志存高遠 | 熊召政《張居正》第三卷第九回:“皇上年紀雖小,但志存高遠,可以料定他長大之后,必然是一位英明君主。” |
聽天由命 | 清 無名氏《說唐》:“公主遵兄之命,在彩樓上,拋球擇婿,對天祝道:‘姻緣聽天由命。’” |
任重道遠 | 先秦 孔子《論語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
牧豕聽經 | 《后漢書·承宮傳》:“少孤,年八歲為人牧豕。鄉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經》授諸生數百人,宮過息廬下,樂其業,因就聽經,遂請留門下,為諸生拾薪。” |
俯首聽命 | 漢 焦贛《易林 兌之否》:“俯伏聽命,不敢動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