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右書的成語故事
拼音zuǒ tú yòu shū
基本解釋見“左圖右史”。
出處明·鄭棠《長江天塹賦》:“桂楫蘭舟,左圖右書。”
暫未找到成語左圖右書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左圖右書)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書通二酉 | 語出《太平御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于此而學(xué),因留之。” |
盡信書不如無書 | 語出《孟子 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 陸九淵《政之寬猛孰先論》:“鳴呼,盡信書不如無書。” |
四書五經(jīng) | 漢 班固《白虎通 五經(jīng)》:“五經(jīng)何謂?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宋 朱熹著有《四書集注》。 |
仰屋著書 | 《梁書·南平元襄王偉傳》:“下官歷觀世人,多有不好歡樂,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書。千秋萬歲,誰傳此者。” |
廢書而嘆 |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
識(shí)字知書 | 清·李漁《奈何天·慮婚》:“莫說別個(gè),就是闕忠輩呵,一般也貌昂藏,識(shí)字知書,怎奈這命低微,執(zhí)鐙隨鞭。” |
罄竹難書 | 《舊唐書 李密傳》:“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
懸石程書 | 《史記·秦始皇本紀(jì)》:“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
黃耳傳書 | 《晉書·陸機(jī)傳》:“初機(jī)有俊犬,名曰黃耳,甚愛之。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機(jī)乃為書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頸,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得報(bào)還洛。其后因以為常。” |
讀書種子 | 宋 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第11卷:“周益公云:漢二獻(xiàn)皆好書,而其傳國皆最遠(yuǎn)。士大夫家,其可使讀書種子衰息乎?” |
立地書櫥 | 《宋史·吳時(shí)傳》:“每于為文,未嘗屬稿,落筆已成,兩學(xué)目之曰立地書櫥。” |
手不釋書 | 《北史·序傳·李義雄》:“義雄有識(shí)悟,勤學(xué),手不釋書。” |
圖窮匕見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燕策三》:“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 |
唯利是圖 | 晉 葛洪《抱樸子》:“名過其實(shí),由于夸誑,內(nèi)抱貪濁,惟利是圖。” |
閉門讀書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 勉學(xué)》:“蓋須切磋相起明也。見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坐,謬誤差失者多矣。” |
書不釋手 | 《北史·牛弘傳》:“[牛弘]性寬厚,篤志于學(xué),雖職務(wù)繁雜,書不釋手。” |
丹書鐵契 | 《漢書·高帝紀(jì)下》:“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 |
讀書三到 | 宋·朱熹《訓(xùn)學(xué)齋規(guī)》:“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緊。” |
詩書發(fā)冢 | 先秦 莊周《莊子 外物》:“儒以詩禮發(fā)冢。” |
徒讀父書 |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括徒能讀其父書,不知合變也。” |
兩腳書櫥 | 《南史·陸澄傳》:“澄當(dāng)世稱為碩學(xué),讀《易》三年不解文義,欲撰《宋書》竟不成。王儉戲之曰:‘陸公,書廚也。’” |
折節(jié)讀書 | 《后漢書·段颎傳》:“颎少便習(xí)弓馬,尚游俠,輕財(cái)賄,長乃折節(jié)好古學(xué)。” |
書香門第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如今眼看書香門第是接下去了,衣飯生涯是靠得住了,他那個(gè)兒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 |
書香世家 | 高云覽《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劉眉盡管把鼻子都?xì)馔崃耍策€是保持著書香世家的風(fēng)度。” |
書缺有間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五帝本紀(jì)》:“《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shí)時(shí)見于他說。” |
左膀右臂 | 凌叔華《古韻》:“據(jù)說恭親王把他視為左膀右臂,將來肯定官運(yùn)亨通。” |
書呆子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40回:“老夫素日常聽人說,讀書人每每讀到后來入了魔境,要變成‘書呆子’。” |
著書立說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將南京元(玄)武湖賜與莊尚志著書立說;鼓吹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