鴟鸮弄舌的成語故事
拼音chī xiāo nòng shé
基本解釋鴟鸮:貓頭鷹一類的鳥,比喻小人。鴟鸮賣弄口舌。比喻小人撥弄是非,得以逞強。
出處元 無名氏《連環(huán)計》第三折:“枉了你揚威耀武,盡忠竭節(jié),定國安邦,偏容他鴟鸮弄舌,烏鴉展翅,強配鸞凰。
暫未找到成語鴟鸮弄舌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鴟鸮弄舌)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是非口舌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若是為田地上壞了手足親情,到不如窮漢赤光光沒得承受,反為干凈,省了許多是非口舌。” |
掉舌鼓唇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9回:“妝女的呈嬌獻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
斗唇合舌 | 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上:“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而更學(xué)斗唇合舌。” |
化鴟為鳳 | 語出《后漢書·循吏傳·仇覽》:“時考城令河內(nèi)王渙,政尚嚴猛,聞覽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覽曰:‘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少鷹鹯之志邪?’覽曰:‘以為鷹鹯不若鸞鳳。’” |
顧影弄姿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江城》:“二姊葛氏,為人狡黠善辨,顧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與埒。姊妹相逢無他語,惟各以閫威自鳴得意。” |
唇槍舌劍 | 元 高文秀《澠池會》一折:“憑著我唇槍舌劍定江山。” |
金口木舌 | 漢 揚雄《法言 學(xué)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駕說者也;不在茲儒乎?如將復(fù)駕其所說,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 |
搬弄是非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回:“惱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調(diào)三窩四。” |
說嘴說舌 | 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三折:“我孩兒又不曾嫁了人,是斗他耍,怎么這等認真,就說嘴說舌,背槽拋糞。” |
油嘴滑舌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六回:“誰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珍哥竟到任內(nèi),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騙得爹娘允了,方好進去。” |
弄瓦之喜 | 《詩·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
弄璋之喜 | 《詩·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 |
齒弊舌存 | 語出漢·劉向《說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耶?齒之亡也,豈非以其剛耶?’” |
班門弄斧 | 宋 歐陽修《與梅圣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
裝神弄鬼 | 宋 無名氏《錯立身》戲文第12出:“我舞得,彈得,唱得。折莫大擂鼓吹笛,折莫大裝神弄鬼。” |
戟指嚼舌 | 魯迅《華蓋集 “碰壁”之余》:“或則戟指嚼舌,噴血而亡。” |
弄虛作假 | 廖魯言《一九五九年農(nóng)業(yè)戰(zhàn)線的任務(wù)》:“在執(zhí)行生產(chǎn)計劃的全部過程中,也應(yīng)該實事求是,力戒浮夸和弄虛作假。” |
舌端月旦 | 宋·葉廷圭《海錄碎事·人事》:“舌端月旦,皮里陽秋。” |
瞠目結(jié)舌 | 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因耳語其故,公子大駭,入艙隱叩細君,細君結(jié)舌瞠目。” |
弄巧成拙 | 宋 黃庭堅《拙軒頌》:“弄巧成拙,為蛇畫足。” |
舌尖口快 | 元·無名氏《獨角牛》第二折:“山海也似冤仇,我和他劈什么排,不是我舌尖口快。” |
舞筆弄文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若不達政體,而舞筆弄文,支離構(gòu)辭,穿鑿會巧。” |
鸚鵡學(xué)舌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越州大殊慧海和尚》:“如鸚鵡只學(xué)人言,不得人意。經(jīng)傳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誦,是學(xué)語人,所以不許。” |
張口結(jié)舌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3回:“公子被他問得張口結(jié)舌,面紅過耳。” |
舌敝耳聾 | 《戰(zhàn)國策·秦策一》:“舌敝耳聾,不見成功。” |
瞞神弄鬼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0回:“你又護著他了!你們瞞神弄鬼的,打是我不知道呢!” |
舌敝唇枯 | 孫中山《<民報>發(fā)刊詞》:“近時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強中國以比歐美。” |
耳目喉舌 | 田流《我上的第一堂黨的新聞?wù)n》:“報紙是黨的耳目喉舌,是黨聯(lián)系廣大人民群眾的紐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