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刃冰解的成語故事
拼音yíng rèn bīng jiě
基本解釋同“迎刃而解”。
出處宋·葉適《題張君所注佛書》:“至于要言微趣,人所難知,往往迎刃冰解。”
暫未找到成語迎刃冰解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迎刃冰解)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冰壺秋月 | 宋 蘇軾《贈潘谷》詩:“布衫漆黑手如龜,未害冰壺貯秋月。” |
解鈴還須系鈴人 | 宋 惠洪《林間集》卷下載:法燈泰欽禪師少解悟,然未為人知,獨法眼禪師深奇之。一日法眼問大眾曰:“虎項下金鈴,何人解得?”眾無以對。泰欽適至,法眼舉前語問之,泰欽曰:“大眾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 |
冰解的破 | 清 曾國藩《<經史百家簡編>序》:“惟校讎之學,我朝獨為卓絕,干嘉間巨儒輩出,講求音聲故訓,校勘疑誤,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
冷若冰霜 | 清 劉鄂《老殘游記續集》第二回:“笑起來一雙眼又秀又媚,卻是不笑起來又冷若冰霜。” |
如履薄冰 | 《詩經 小雅 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大惑不解 | 莊周《莊子 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
庖丁解牛 | 先秦 莊周《莊子 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 |
春冰虎尾 | 《尚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
解甲歸田 | 漢 揚雄《解嘲》:“叔孫通起于桴鼓之間,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儀,得也。” |
解甲休兵 | 北周·庾信《周柱國楚國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夷陵既燒,黔中方定,旋軍反旆,解甲休兵。” |
冰天雪地 | 清 蔣士銓《雞毛房》詩:“冰天雪地風如虎,裸而泣者無棲所。”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冰雪嚴寒 | 吳伯簫《菜園小記》“雖然按照時令季節,各種蔬菜種得有早有晚,有時收了這種菜才種那種菜;但是除了冰雪嚴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園里總是經常有幾種蔬菜在競肥爭綠的。” |
阿諛逢迎 | 宋 程頤《周易程氏傳》:“以臣于君言之:褐其忠誠,致其才力,乃顯其比君之道也,用之與否,在君而已,不可阿諛奉迎,求其比己也。” |
倒屣相迎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王粲傳》:“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 |
夏蟲語冰 |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
條分節解 | 《新唐書·崔義玄傳》:“義玄有章句學,先儒疑繆,或音故不通者,輒采諸家,條分節解,能是正之。” |
刃迎縷解 | 唐 韓愈《貞曜先生墓志銘》:“及其為詩,劌目鉥心,刃迎縷解。” |
解兵釋甲 | 明·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解兵釋甲,社稷寧謐,黎民樂業。” |
夏蟲不可語冰 | 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
老嫗能解 | 宋 釋惠洪《冷齋夜話》第一卷:“白樂天每作詩,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易之。” |
百思不得其解 | 清 梁啟超《論宗教與哲學家之長短得失》:“若此者皆不誠之人所百思不得其解也。” |
來迎去送 | 五代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銷魂橋》:“長安東灞陵有橋,來迎去送皆至此橋,為離別之地,故人呼之‘銷魂橋’。” |
迎頭趕上 | 瞿秋白《迎頭經》:“這樣,所謂迎頭趕上和勿向后跟,都是不但見于經典而且證諸實驗的真理了。” |
兵不血刃 | 先秦 荀況《荀子 議兵》:“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義,兵不血刃,遠邇來服。” |
一片冰心 | 唐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難解難分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21回:“正在難解難分,忽聽東邊山上,猶如千軍萬馬之聲。” |
若涉淵冰 | 宋 陳亮《論勵臣之道》:“朕承太上皇亮付托之重,念國家之深恥,志在復讎,八年于茲,若涉淵冰,未知攸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