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風淮雨的成語故事
拼音bié fēng huái yǔ
基本解釋別:指“列”的誤寫;淮:指“淫”的誤寫。用訛字以求新異
出處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練字》“《尚書大傳》有‘別風淮雨’,《帝王世紀》云‘列風淫雨’。‘別’‘列’‘淮’‘淫’,字似潛移。‘淫’‘列’,義當而不奇,‘淮’‘別’,理乖而新異。
暫未找到成語別風淮雨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別風淮雨)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高風亮節(jié)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余謂淵明高風峻節(jié),固已無愧于四皓,然猶仰慕之,尤見其好賢尚友之情也。” |
雨零星散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九回:“[張清、王英]殺散左哨軍兵,如摧枯拉朽的直沖進來,殺得賊兵四分五裂,七斷八續(xù),雨零星散,亂竄奔逃。” |
聞風而動 | 宋 陳亮《祭趙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聞風而起。” |
別財異居 | 《宋史 太祖紀二》:“癸亥,詔:荊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孫不得別財異居。” |
談笑風生 | 宋 辛棄疾《念奴嬌 贈夏成玉》詞:“遐想后日蛾眉,兩山橫黛,談笑風生頰。” |
草偃風從 | |
改俗遷風 | 《梁書·何胤傳》:“兼以世道澆暮,爭詐繁起,改俗遷風,良有未易。” |
道骨仙風 | 宋·程珌《喜遷鶯·壽薛樞密》詞:“道骨仙風,安排頓著,須是人間紫府。” |
風流人物 | 宋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呂蒙傳》:“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革風易俗 | |
名士風流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方術(shù)傳論》:“漢世之所謂名士者,其風流可知矣。” |
一路風塵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國舅老爺大喜!國舅老爺一路風塵辛苦。小的聽見昨日的頭起報馬來報,說今日大駕歸府,略預(yù)備了一杯水酒撣塵,不知賜光謬領(lǐng)否?” |
風言影語 |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致趙秋舲書》:“猥以春來王粲之不歸,論傳海外東坡之憶死,風言影語,莫識來因,一介鯫生,何忌何惜!” |
澆風薄俗 | 唐 陳黯《辯謀》:“得之則逸身豐家,不得則嫉時怨命,噫,此真澆風薄俗者之心也。” |
見風是雨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25回:“他們做都老爺?shù)模犚婏L就是雨,皇上原許他風聞奏事,說錯了又沒有不是的。” |
不正之風 | 晉 葛洪《抱樸子 辯問》:“移不正之風,易流遁之俗。” |
乘風破浪 | 《宋書 宗愨傳》:“愨少時,炳問其志。愨答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 |
春風化雨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有如時雨化之者。” |
一軌同風 | 《晉書 苻堅載記上》:“一軌九州,同風天下。” |
林下風致 | 《宣和書譜·婦人薛濤》:“婦人薛濤,成都倡婦也。以詩名利時,雖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風致,故詞翰一出,則人爭傳以為玩。” |
望風撲影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51回:“蔣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風撲影么?’” |
風馳電掣 | 《六韜 龍韜》:“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 |
空穴來風 | 戰(zhàn)國 楚 宋玉《風賦》:“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 |
說雨談云 | 元·湯式《賞花時·送友人觀光》套曲:“弄柳拈花手倦抬,說雨談云口倦開,須發(fā)已斑白,風流頓改。” |
山雨欲來風滿樓 | 唐 許渾《咸陽城東樓》詩:“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
意氣風發(fā) | 三國 魏 曹植《魏德論》:“武皇之興也,以道凌殘,義氣風發(fā)。” |
和風細雨 | 南朝 陳 張正見《陪衡陽游耆阇詩》:“清風吹麥壟,細雨濯梅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