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鑿壁的成語故事
拼音kuāng héng záo bì
基本解釋《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xué)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焙笠浴翱锖忤彵凇睘榭炭嘧x書的典實。
出處《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xué)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p>
暫未找到成語匡衡鑿壁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匡衡鑿壁)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日月合壁 | 《漢書·律歷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連珠?!?/td> |
匡亂反正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jīng)術(shù),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于正?!?/td> |
鑿壁借光 | 晉·葛洪《西京雜記》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學(xué)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td> |
飛檐走壁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26回:“這個人本來是一個飛檐走壁的賊。” |
室徒四壁 | 《魏書·陽固傳》:“居官清潔,家無余財,終歿之日,室徒四壁,無以供喪,親故為其棺斂焉。” |
作壁上觀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td> |
匡謬正俗 | 唐·顏師古有《匡謬正俗》八卷。田北湖《與某生論韓文書》:“嗟呼!后人之于古人,人譽亦譽,人毀亦毀,因其一節(jié)之長,遺其全體之短,習(xí)非勝是,好惡不公,有起而匡謬正俗者,輒謂傷忠厚焉?!?/td> |
散帶衡門 | 《詩經(jīng)·陣風(fēng)·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td> |
圓鑿方枘 | 戰(zhàn)國 楚 屈原《楚辭 九辯》:“圓鑿而方枘兮,吾知其齟齬而難入?!?/td> |
鑿壁偷光 | 晉 葛洪《西京雜記》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學(xué)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td> |
合從連衡 | 《戰(zhàn)國策·秦策一》:“約從連橫,兵革不藏?!?/td> |
半壁江山 | 清 蔣士銓《冬青樹 提綱》:“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td> |
穿鑿附會 | 宋 洪邁《容齋續(xù)筆》第二卷:“用是好知奇者,欲穿鑿附會,固各有說云?!?/td> |
隔壁聽話 | 明·唐順之《答王遵巖書》:“蓋非特文章氣節(jié)平生所劼力而事者,既于真性不切及所聞于經(jīng)書師友與意見之所窺測,而自以為道者,亦竟如隔壁聽話,全無交涉。” |
破壁飛去 |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云:‘點睛即飛去?!艘詾橥Q,因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云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td> |
壁間蛇影 | 明 唐順之《答王龍溪郎中書》:“若于此處稍參不破,則昔人所謂壁間蛇影,足以生疑而致病。” |
家徒四壁 | 東漢 班固《漢書 司馬相如傳》:“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td> |
枘鑿方圓 | 明吾邱瑞《運甓記棄官就辟》:“一官寥落誤儒紳,枘鑿方圓迕世情?!?/td> |
架謊鑿空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這楊大朗名喚楊光彥,綽號鐵指甲,專一糶風(fēng)賣雨,架謊鑿空,撾著人家本錢就使。” |
懸崖峭壁 | 唐 劉長卿《望龍山懷道士許法棱》:“懸崖絕壁幾千丈,綠蘿裊裊不可攀?!?/td> |
壁壘森嚴 | 明 于麟《清夜鐘》:“臨淮方出將,壁壘氣森嚴?!?/td> |
丁公鑿井 | 漢 王充《論衡 書虛》:“俗傳言曰,丁公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td> |
一匡九合 | 《舊唐書·鄭畋傳》:“臣始仕從戎,爰承指顧,稟三令五申之戒,預(yù)一匡九合之謀?!?/td> |
家道壁立 | 《南史·徐孝克傳》:“陳亡,隨例入長安。家道壁立。” |
權(quán)衡輕重 | 《周書 王褒庾信傳論》:“權(quán)衡輕重,斟酌古今,和而能壯,麗而能典?!?/td> |
掊斗折衡 | 《莊子 胠篋》:“掊斗折衡,而民不爭?!?/td> |
面壁功深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td> |
匡國濟時 | 《隋書·帝紀第一·高祖上》:“匡國濟時,除兇撥亂。”唐·李翱《卓異記·三十二年居相位》:“玄齡初與杜如晦為友,屬隋室喪亂,未嘗不慨然相顧,有匡國濟時之心?!?/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