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伏臘臘的成語故事
拼音fú fú là là
基本解釋極其順服的樣子。
出處
暫未找到成語伏伏臘臘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伏伏臘臘)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結纓伏劍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結纓而死。” |
十面埋伏 | 《前漢書平話》中卷:“會天下諸侯,困羽九重山前,信定十面埋伏。” |
伏法受誅 | 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 《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
伏低做小 | 元 尚仲賢《三奪槊》第二折:“他立下功勞,怎肯伏低做小。” |
寒冬臘月 | 漢 無名氏《別詩(骨肉緣枝葉)》:“征夫懷遠路,游子戀故鄉。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 |
伏虎降龍 | 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二折:“學師父伏虎降龍,跨鸞乘鳳。” |
夜行晝伏 |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伍子胥櫜載而出昭關,夜行而晝伏,至于蓤夫。” |
思潮起伏 | 王宗仁《夜明星》:“我睡不著,走出帳篷,站在一個土坡上,望著漫山遍野的夜明星,思潮起伏。” |
連綿起伏 | 孫蓀《云賦》:“連綿起伏的云宛如浮動在海上的冰山。” |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 《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
此起彼伏 | 漢 張衡《西京賦》:“鳥畢駭,獸咸作,草伏木棲,寓居穴托,起伏集此。” |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十冬臘月 |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59回:“十冬臘月喝涼水,臨死埋在灶火坑。” |
伏尸流血 | 東漢·班固《漢書·主父偃傳》:“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 |
危機四伏 | 茅盾《子夜》九:“不要太樂觀。上海此時也是危機四伏。” |
微機四伏 | |
臘盡春回 | 唐·孫道絢《菩薩蠻·梅》:“闌干六曲天圍碧,松風亭下梅初白。臘盡見春回,寒梢花又開。” |
鴟張鼠伏 | 《明史·貴州土司傳序》:“蠻人鴟張鼠伏,自其常態。” |
伏而咶天 | 荀況《荀子 仲尼》:“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猶伏而咶天,救經而引其足也。” |
狐憑鼠伏 | 《三元里平夷錄》:“逆夷各狐憑鼠伏,潛避兩炮臺中,不敢出入。” |
胯下蒲伏 | 宋 秦觀《人材》:“將如韓信而有胯下蒲伏之辱。” |
鳥伏獸窮 | 《梁書·元帝紀》:“賊景鳥伏獸窮,頻擊頻挫,奸竭詐盡,深溝自固。” |
擿伏發隱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9卷:“蒞任之后,擿伏發隱,不畏豪橫,不上半年,治得縣中奸尻斂跡,盜賊潛蹤,人民悅服。” |
不甘雌伏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趙典傳》:“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 |
雉伏鼠竄 | 明·李東陽《西北備邊事宜狀》:“朝廷命將出師,天威所至,雉伏鼠竄,無有遺者。” |
福倚禍伏 | 《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
潛龍伏虎 | 明·何文煥《雙珠記·西市認母》:“今日里筆生香,冠禮闈,似潛龍伏虎際風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