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微決疑的成語故事
拼音tīng wēi jué yí
基本解釋微:隱微。注意細微的情節,解決疑難的問題。形容思想縝密,善于通過聽察解決疑難。
出處《鹖冠子·天則》:“圣王者有聽微決疑之道,能屏讒權實。”
暫未找到成語聽微決疑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聽微決疑)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遲疑不決 | 《隋書 段文振傳》:“遲疑不決,非上策也?!?/td> |
謹小慎微 | 漢 劉安《淮南子 人間訓》:“圣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 |
懸而未決 | 孫中山《救國之急務》:“已將一切問題決定,惟有如何處置國會一層,懸而未決?!?/td> |
體恤入微 | 鄭觀應《盛世危言·女教》:“俄國特設教女收生院,凡胎前產后一切要癥,必須明白透澈,體恤入微?!?/td> |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時素臣正在得君,真個知無不言,言無不聽。旬月之內,把在京在外貪官污吏參劾殆盡?!?/td> |
疑鄰盜斧 |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說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td> |
視微知著 | |
將寡兵微 | 元·無名氏《黃鶴樓》第三折:“然劉備將寡兵微,我則彼立劉朝,復興漢世,非小官之能?!?/td> |
兵微將寡 | 元 關漢卿《單刀會》第一折:“他兄弟雖多,兵微將寡?!?/td> |
洗耳恭聽 |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td> |
無微不至 | 宋 魏了翁《辭免督視軍馬乞以參贊軍事從丞相行奏札》:“臣竊念主憂臣辱,義不得辭,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條列事目、調遣將士,凡所以為速發之計者,靡微不周?!?/td> |
微故細過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中山恭王袞傳》:“此亦大罪惡耳,其微故細過,當掩覆之。” |
微不足道 | 清 閻爾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讀古人書,遇古人有氣誼、事功、文章者,輒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td> |
疑人疑鬼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2回:“無奈各房的人都是疑人疑鬼的不安靜,也添了人坐更,于是更加了好些食用?!?/td> |
收視反聽 | 晉·陸機《文賦》:“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td> |
反聽收視 | 宋˙范仲淹《蒙以養正賦》:“務實去華,育德之方斯在;反聽收視,養恬之義相應。” |
決勝于千里之外 | 《史記 留侯世家》:“運籌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td> |
將信將疑 | 唐 李華《吊古戰場文》:“其存其沒,家莫聞之;人或有言,將信將疑?!?/td> |
毅然決然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8回:“竇世豪得了這封信,所以毅然決然,借點原由同洋人反對,彼此分手?!?/td> |
偏聽偏信 | 漢 王符《潛夫論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td> |
耳聽是虛,眼見為實 | 《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那時我還缺乏理解,但是也曉得大部分同志習慣于‘耳聽是虛,眼見為實’,‘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
疑團莫釋 | 清·許奉恩《里乘》第二卷:“微君言,疑團莫釋!” |
毫不遲疑 |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他們毫不遲疑地向土豪劣紳營壘進攻。” |
道聽途說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道聽而涂(途)說,德之棄也?!?/td> |
沉吟不決 | 三國 魏 曹操《秋胡行》:“沉吟不決,遂上升天。” |
隔壁聽話 | 明·唐順之《答王遵巖書》:“蓋非特文章氣節平生所劼力而事者,既于真性不切及所聞于經書師友與意見之所窺測,而自以為道者,亦竟如隔壁聽話,全無交涉。” |
識微知著 | |
唯命是聽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聽?!?/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