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襲珍藏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í xí zhēn cáng
基本解釋什:形容多;襲:量詞,套,層。將物品層層包裹,珍重地藏好。形容極珍重地收藏物品。
出處《太平御覽》卷五十一引《闞子》:“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臺(tái)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大寶。周客聞而觀焉。主人冕玄服以發(fā)寶。華匱十重,緹巾十襲。”
暫未找到成語什襲珍藏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什襲珍藏)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金屋藏嬌 | 清 黃小配《廿載繁華夢(mèng)》第23回:“當(dāng)時(shí)佘老五戀著雁翎,周庸祐也戀著雁翎,各有金屋藏嬌之意。” |
遺形藏志 | 漢·嚴(yán)遵《道德指歸論·上德不德》:“遺形藏志,與道相得。” |
藏形匿影 | 《鄧析子 無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無私。” |
昂藏七尺 | 明 汪廷訥《種玉記 奇術(shù)》:“天付昂藏七尺軀,尋章摘句懶攻儒。” |
異寶奇珍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 東坡四》:“嗟呼,世不乏奇珍異寶,乏識(shí)者耳。” |
珍樓寶屋 | 《淵鑒類函·佛寺三》:“唐高力于來廷坊建佛寺,珍樓寶屋,竭盡國(guó)資。” |
綿里藏針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當(dāng)日說知心,綿里藏針。”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毛澤東《反對(duì)黨八股》:“俗話說:‘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 |
笑里藏刀 | 《舊唐書 李義府傳》:“既處權(quán)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故時(shí)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謂之‘李貓’。” |
笑處藏刀 | 清·李漁《蜃中樓·點(diǎn)差》:“威權(quán)震主,勢(shì)焰薰人,笑處藏刀,毒性有如蜂蠆。” |
暗藏殺機(jī) | |
秋收冬藏 | 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zhǎng),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jīng)也。” |
尾巴難藏 | |
善刀而藏 | 《莊子·養(yǎng)生主》:“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
藏垢納污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guó)君含垢,天之道也。” |
山珍海味 | 清 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39回:“姑娘們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膩了。” |
傳爵襲紫 | |
藏頭露尾 | 元 王曄《桃花女》第二折:“勸周公莫便生嗔,將酒禮強(qiáng)勒成親,不爭(zhēng)我藏頭露尾,可甚的知恩報(bào)恩。” |
藏龍臥虎 | 北周 庾信《同會(huì)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 |
傳龜襲紫 | 《后漢書 陰識(shí)傳贊》:“恂恂苗胤,傳龜襲紫。”李賢注:“公侯紫綬金印龜紐。” |
智藏瘝在 | 《書 召誥》:“厥終智藏瘝在。”周秉鈞易解:“紂政不善,賢者藏匿,病民者在位。” |
露影藏形 | 清·感惺《斷頭臺(tái)·黨爭(zhēng)》:“此時(shí)國(guó)民眼中,盡是照妖有鏡,又何用扭扭捏捏,露影藏形呢?” |
珍藏密斂 | 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77回:“這東西雖然值錢,總不過是藥,原該濟(jì)眾散人才是,咱們比不得那沒見過世面的人家,得了這個(gè),就珍藏密斂的。” |
多藏厚亡 | 先秦 李耳《老子》:“是故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 |
拉捭摧藏 | 晉·左思《吳都賦》:“莫不衄銳挫芒,拉捭摧藏。” |
鳥盡弓藏 | 三國(guó) 曹丕《煌煌京洛行》:“淮陰五刑,鳥得弓藏;保身全名,獨(dú)有子房。” |
弊帚自珍 | 宋 陸游《秋思》詩:“遺簪見取終安用,弊帚雖微亦自珍。” |
珍羞美味 | 明·馮夢(mèng)龍《東周列國(guó)志》第99回:“席上珍羞百味,笙歌兩行,自不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