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猛蜂毒的成語故事
拼音láng měng fēng dú
基本解釋形容人兇狠毒辣。
出處《南齊書·王融傳》:“夫虜人面獸心,狼猛蜂毒,暴悖天經,虧違地義。”
暫未找到成語狼猛蜂毒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狼猛蜂毒)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突飛猛進 | 鄒韜奮《患難馀生記》第三章:“進步文化的突飛猛進,雖有利于國家民族,雖有利于人民大眾,但卻是頑固派反動派的莫大的障礙物。” |
狼號鬼哭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8回:“況且寶玉才好了些,連我們也不敢說話,你反打的人狼號鬼哭的!” |
蝶粉蜂黃 | 唐·李商隱《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何處拂胸資蝶粉,幾時涂額藉蜂黃。” |
以毒攻毒 | 宋 羅泌《路史 有巢氏》:“而劫痼改積,巴菽殂葛猶不得而后之以毒攻毒,有至仁焉。” |
狼吞虎咽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4回:“有一寸見方大小,和在飯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個精光。” |
空手套白狼 | 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我們都是急性子,無利不起早,講究的是空手套白狼。” |
一窩蜂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8回:“那些小妖,就是一窩蜂,齊齊擁上。” |
謀臣猛將 | 《晉書·石崇傳》:“先帝決獨斷之聰,奮神武之略,蕩滅逋寇,易于摧枯。然謀臣猛將,猶有致思竭力之效。” |
猛志常在 | 晉·陶潛《讀山海經》詩:“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
引狼入室 | 元 張國寶《羅李郎》:“我不是引的狼來屋里窩,尋得蛐蜒鉆耳朵。” |
狼狽為奸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詩翁畫客狼狽為奸,怨女癡男鴛鴦并命。” |
狼心狗肺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那知這賊子恁般狼心狗肺,負義忘恩。” |
高歌猛進 | 郭沫若《衷心的祝愿》:“一定要牢記毛主席,周總理的遺愿,努力為實現我國新時期的總任務而高歌猛進。” |
拒虎進狼 | 明 張煌言《復郎廷佐書》:“乃拒虎進狼,既收漁人之利于河北。” |
虎狼之勢 | 《淮南子 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勢而吞諸侯。” |
狼子野心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四年》:“子文曰:‘必殺之。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弗殺,必滅若敖氏矣。’諺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
刮骨去毒 | 《三國志·蜀志·關羽傳》:“矢鏃有毒,毒入于骨,當破肩作創,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
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 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叵奈楊景無禮。” |
蛇口蜂針 | |
狼狽不堪 | 宋 朱熹《與政府札子》:“風痰大作,頭目旋暈,幾欲僵臥,今已累日,精神愈見昏慢,委是狼狽不堪。” |
勇猛精進 | 《無量壽經》上卷:“勇猛精進,志愿無惓。” |
鬼哭狼嚎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20回:“又神差鬼使,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號。” |
晏安鴆毒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閔公元年》:“宴安鴆毒,不可懷也。” |
杯盤狼藉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滑稽列傳》:“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 |
蜂擁蟻聚 | 羅振常《史可法別傳》:“城下死者山積,攻者反藉疊尸以登,蜂擁蟻聚,城遂陷。” |
狼奔鼠偷 | 清·梅曾亮《朝議大夫臺灣府蓋君墓志銘》:“公在商州六年,賊出入陜西久,無所掠利,銳欲窺河南甚,狼奔鼠偷,情狀捷出。” |
虎豹狼蟲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回:“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把些虎豹狼蟲,滿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嚇得磕頭禮拜。” |
豺狼當涂 | 《晉書 熊遠傳》:“孝懷皇帝宮未反,豺狼當涂,人神同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