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斧伐柯的成語故事
拼音cāo fǔ fá kē
基本解釋執斧砍伐斧柄。比喻可就近取法。
出處語出《詩 豳風 伐柯》:“伐柯伐柯,其則不遠。”《中庸》引此文,朱熹集注:“柯,斧柄。則,法也……言人執柯伐木以為柯者,彼柯長短之法,在此柯耳。”
暫未找到成語操斧伐柯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操斧伐柯)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穩操勝算 | 《管子·明法解》:“故明操必勝之數,以治必用之民。” |
疑鄰盜斧 |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說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 |
同室操戈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鄭玄傳》:“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
穩操勝券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傳》:“且虞卿操其兩權,事成,操右券以責。” |
大刀闊斧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47回:“搖旗吶喊,擂鼓鳴鑼,大刀闊斧,殺奔祝家莊來。” |
班門弄斧 | 宋 歐陽修《與梅圣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
南柯一夢 | 宋 黃庭堅《戲答荊州王充道烹茶四首》:“香從靈堅隴上發,味自白石源中生。為公喚覺荊州夢,可待南柯一夢成。” |
口誅筆伐 | 明 汪廷訥《三祝記 同謫》:“他捐廉棄恥,向權門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隴上墦間識者羞。” |
斧破斨缺 | 《詩·豳風·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
操之過急 | 東漢 班固《漢書 五行地志中之下》:“匹馬觭輪無的反者,操之急矣。” |
直木先伐 | 《莊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
鬼斧神工 | 清 屈大均《端州訪研歌和諸公》:“年來巖底采無余,鬼斧神工多得髓。” |
伐功矜能 | 《史記·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 |
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直木必伐 | 《逸周書·周祝》:“甘泉必竭,直木必伐。”《莊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
班門調斧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八回:“庸碌小巫,怎敢在班門調斧,然老先生臺命殷殷,又不敢違,卻將奈何?” |
操縱如意 | 文秉《先拔志始》上卷:“所以太阿下移,而忠賢輩得以操縱如意也。” |
斧鉞之人 | 春秋·齊·管仲《管子·小匡》:“桓公大說,于是齋戒五日,將相管仲。管仲曰:‘斧鉞之人也,幸以獲生……若知國政,非臣之任也。’” |
操縱自如 | 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一回:“若遇風平浪靜的時候,他駕駛的情狀,亦有操縱自如之妙。” |
操贏致奇 | 清王韜《平賊議》:“商人既能操贏致奇,轉輸乎遠方,以供中國,則市無不足矣。” |
資斧困竭 | 《易經·旅》:“旅于處,得其資斧。” |
破斧缺斨 | 《詩·豳風·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
穩操左券 |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公常執左券以責于秦韓。” |
操戈同室 | 孫中山《大總統勸告北軍將士書》:“以滿人竊位之私心,開漢族仇殺之慘禍,操戈同室,貽笑外人。” |
伐善攘羭 | 唐·李商隱《為滎陽公桂州謝上表》:“敢伐善以攘羭。” |
傾柯衛足 | 《左傳·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杜預注:“葵傾葉向日,以蔽其根。” |
入室操戈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鄭玄傳》:“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 |
操刀必割 | 《六韜 守土》:“日中必彗,操刀必割,執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謂失時;操刀不割,失利之期;執斧不伐,賊人將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