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粉施脂的成語故事
拼音mò fěn shī zhī
基本解釋見“搽脂抹粉”。
出處
暫未找到成語抹粉施脂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抹粉施脂)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抹黑 |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四章:“就我爸爸那個傻呀,倆眼一抹黑,人家讓干嗎就干嗎。” |
一筆抹倒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何次人家為我父母立塋安葬,蓋祠奉祀,是何等恩情,豈可一筆抹倒。” |
一筆抹摋 | |
一筆抹殺 | 明 沈德符《野獲編》:“遂將前后愛書,一筆抹殺。” |
一筆抹煞 | 徐特立《研究歷史的目的與方法》:“可是對于他們在某一個時候追求真理的熱忱和老績,我們現在是不該一筆抹煞的。” |
東抹西涂 | 清·龔自珍《金縷曲·沈虹橋廣文小像題詞》詞:“只東抹西涂還肯。兩載云萍交誼在,更十行斜墨匆匆印。” |
東施效顰 | 先秦 莊周《莊子 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
東涂西抹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報道莫貧相!阿婆三五少年時,也曾東涂西抹來。” |
兩眼一抹黑 | 王朔《一點正經沒有》:“兩眼一抹黑兩耳不聞窗外事就在文學本體上倒騰先謂語后主語光動詞沒名詞一百多句不點標點看暈一個算一個!” |
樂善好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樂書論》:“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 |
云布雨施 |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緣陵流澤,云布雨施。”北周·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上則云布雨施,下則山藏海納。” |
云行雨施 | 《周易 干》:“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
何郎傅粉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
便宜施行 | 《史記 蕭相國世家》:“[蕭何]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 |
倒行逆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伍子胥列傳》:“吾日莫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
偶燭施明 | 漢 王符《潛夫論》:“堯舜之德,譬猶偶燭施明于幽室也,前燭照之,后燭益明,非前燭昧,后燭彰也,乃二燭相因而成大光。” |
傅粉何郎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
傅粉施朱 | 戰國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
六朝脂粉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賞月遇惡》:“且樂平生,塵寰事,六朝脂粉飛灰冷。” |
六朝金粉 | 元·無名氏《醉花陰·秋懷》:“他他他把六朝金粉收拾去,單單單留下寫恨幾行書。” |
冠履倒施 | 明·李贄《<忠義水滸傳>序》:“蓋自宋室不競,冠履倒施,大賢處下,不肖處上。” |
冠屨倒施 | 明·李贄《〈忠義水滸傳〉序》:“蓋自宋室不競,冠屨倒施,大賢處下,不肖處上。” |
凝脂點漆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面如凝脂,眼如點漆。” |
刳脂剔膏 | |
刻畫無鹽,唐突西施 | 《晉書·周顗傳》:“庚亮嘗謂顗曰:‘諸人咸以君方樂廣。’顗曰:‘何乃刻畫無鹽,唐突西施也。’” |
勻脂抹粉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每到春三二月天氣,那些姊妹們都勻脂抹粉,站在前門花柳之下,彼此邀伴頑耍。” |
博施濟眾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
發號施令 | 《尚書 冏命》:“發號施令,罔有不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