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聯蠶緒的成語故事
拼音chán lián cán xù
基本解釋蟬聯:連續相承;緒:絲頭。比喻連接相承。
出處宋·沈遼《<蘇州承天寺永安長老語錄>序》:“昔如來以正法眼藏授大迦葉,蟬聯蠶緒,以傳于今。”
暫未找到成語蟬聯蠶緒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蟬聯蠶緒)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珠聯璧合 | 東漢 班固《漢書 律歷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 |
金蟬脫殼 | 元 馬致遠《任風子》第四折:“天也,我幾時能夠金蟬脫殼?” |
蠶頭燕尾 | 宋·趙佶《宣和畫譜·顏真卿》“惟其忠貫白日,識高天下,故精神見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后之俗學,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謂蠶頭燕尾,僅乃得之。” |
噤若寒蟬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杜密傳》:“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
離情別緒 | 宋 柳永《晝夜樂》:“何期小會幽歡,變作離情別緒。” |
藕斷絲聯 | 宋 黃機《滿庭芳 時欲之宮永興》詞:“人道郴陽無雁,奈情鐘,藕斷絲聯。” |
蠶食鯨吞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六》:“汝先遺二孤侄,汝蠶食鯨吞,幾無余瀝。” |
春蠶到死絲方盡 | 唐 李商隱《無題》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
黃雀伺蟬 | 漢 劉向《說苑 正諫》:“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
浮想聯翩 | 晉 陸機《文賦》:“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云之峻。” |
寒蟬凄切 | 晉·陸云《陸清河集·寒蟬賦》:“于是貧居之士,喟爾相與而俱嘆曰:‘寒蟬哀鳴,其聲也悲;四時去暮,臨河徘徊。’” |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 漢 劉向《說苑 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 |
貂蟬滿座 | 《后漢書·輿服志下》:“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珰,附蟬為文,貂尾為飾,謂之‘趙惠文冠’。” |
寒蟬僵鳥 | 清·李漁《慎鸞交·心歸》:“詩朋同游勝景,怎做得寒蟬僵鳥,反舌無聲!” |
今蟬蛻殼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回:“被小將使一個金蟬脫殼之計,撤身得空,把這和尚拿來,奉獻大王,聊表一餐之敬。” |
璧合珠聯 | 見“璧合珠連”。 |
思緒萬千 | |
千頭萬緒 | 宋 朱熹《朱子類語》:“人只是此仁義禮智四種心,如春夏秋冬,千頭萬緒,只是此四種心發出來。” |
蟬蛻龍變 | 晉·夏侯湛《<東方朔畫贊>序》:“蟬蛻龍變,棄俗登仙。” |
蟹匡蟬緌 | 《禮記·檀公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為衰者,聞子皋將為成宰,遂為衰。成人曰:‘蠶則績而蟹有匡,范則冠而蟬有緌;兄則死而子皋為之衰。’” |
千端萬緒 | 《漢武帝內傳》:“求道益命,千端萬緒,皆須五帝六甲靈飛之術。” |
兩頭三緒 | 元·白樸《墻頭馬上》第四折:“都則道百媚千嬌,送的人四分五落,兩頭三緒。” |
茫無端緒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五》:“男子不知何自來,亦無識者,研問鄰里,茫無端緒。” |
脫殼金蟬 | 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二折:”便使盡些伎倆,千愁斷我肚腸,覓不的個脫殼金蟬這一個謊。”詳見“金蟬脫殼”。 |
聯翩而至 | |
心緒如麻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某因心緒如麻,忘卻一語:此間有一奇士,只在襄陽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 |
聯篇累牘 | 清 俞蛟《潮嘉風月記 麗品》:“友人周海廬與之昵,贈以詩,不啻聯篇累牘。” |
井井有緒 | 柳青《狠透鐵》:“起早貪黑地奔波,飼養上、副業上、保管上,樣樣項項料理得井井有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