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苦耐勞的成語故事
拼音rěn kǔ nài láo
基本解釋經得起艱苦的工作和生活。
出處鄒韜奮《萍蹤寄語》二五:“這不能說他們沒有冒險的精神,更不能說他們沒有忍苦耐勞的精神?!?/p>
暫未找到成語忍苦耐勞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忍苦耐勞)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舉手之勞 | 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td> |
一勞久逸 | 語出漢·楊雄《諫勿許單于朝疏》:“以為不壹勞者不久佚,不暫費者不永寧,是以忍百萬之師,以摧餓虎之喙……而不悔也?!睗h·班固《封燕然山銘》:“茲可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無寧者也?!?/td> |
一勞永逸 | 東漢 班固《封燕然山銘》:“茲可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無寧者也?!?/td> |
萬苦千辛 | 元 無名氏《飛刀對箭》第四折:“我受了些熱血相噴,萬苦千辛,恰便似翻滾滾的雪浪里逃生?!?/td> |
上天不負苦心人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雖然多辛苦了幾次如今卻高高中了個第三,可謂上天不負苦心人,文章自有定論。” |
不勞而成 | 《韓非子 外儲說右下》:“因事之理則不勞而成,故茲鄭之踞轅而歌以上高梁也?!?/td> |
不勞而獲 | 三國 魏 王肅《孔子家語 入官》:“所求于邇,故不勞而得也。” |
不勞而食 | 張東林《古城春色》第二部:“我們掌柜的說,解放了不應當不勞而食?!?/td> |
不忍卒讀 |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閩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聯,一字一淚,如泣如訴,令人不忍卒讀?!?/td> |
不忍釋卷 | 清·李漁《閑情偶寄·音律》:“予初閱時不忍釋卷,及考其聲韻,則一無定軌?!?/td> |
不敢告勞 | 《詩經 小雅 十月之交》:“黽勉從事,不敢告勞?!?/td> |
不知甘苦 | 春秋 魯 墨翟《墨子 非攻上》:“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甘,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甘苦之辨矣?!?/td> |
不勝其苦 | 唐 白行簡《李娃傳》:“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園東,去其衣服,以馬鞭鞭之數百,生不勝其苦而斃。” |
不辭勞苦 | 唐 牛肅《紀聞 吳保安》:“今日之事,請不辭勞苦?!?/td> |
東勞西燕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雜曲歌辭八 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td> |
主憂臣勞 |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td> |
舉手之勞 | 唐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 “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td> |
樂嗟苦咄 | 《鹖冠子·博選》:“憑幾據杖指麾而使則廝役者至,樂嗟苦咄則徒隸之人至矣?!?/td> |
于心不忍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八回:“再要刑法加重,于心不忍,然而人心因此江河日下。” |
于心何忍 | 明·王世楨《鳴鳳記》第十六出:“若如此,楊公命盡此刻矣!我和你不惟不能救,且監斬他,于心何忍?!?/td> |
五勞七傷 | 元 劉唐卿《降桑椹》第二折:“糊突蟲云:\'我會醫五勞七傷。\'” |
億辛萬苦 | 李大釗《大哀篇》:“民既托庇于其下,在理當負斯責,億辛萬苦,其又何辭?!?/td> |
以佚待勞 | 《孫子·軍爭》:“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td> |
以忍為閽 | 唐·劉禹錫《口兵戒》:“戒哉我口之啟,爾心之門。無為我兵,當為我藩。以慎為鍵,以忍為閽。可以多食,勿以多言?!?/td> |
以逸擊勞 | 《漢書·趙充國傳》:“今罕羌欲為敦煌、酒泉寇,飭兵馬,練戰士,以須其至,坐得致敵之術,以逸擊勞,取勝之道也?!?/td> |
以逸待勞 | 先秦 孫武《孫子 軍爭》:“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td> |
任勞任怨 | 清 顏光敏《顏氏家藏尺牘》:“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無愧屋漏,而闈中任勞任怨,種種非筆所能盡。” |
任怨任勞 | 漢·桓寬《鹽鐵論·刺權》:“夫食萬人之力者,蒙其憂,任其怨勞?!薄稘h書·石顯傳》:“誠不能以一軀稱快萬眾,任天下之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