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恭桑梓的成語故事
拼音jìng gōng sāng zǐ
基本解釋熱愛故鄉(xiāng)和尊敬故鄉(xiāng)的人。
出處《詩經(jīng) 小雅 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p>
暫未找到成語敬恭桑梓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敬恭桑梓)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梁孟相敬 | 《后漢書·梁鴻傳》:“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伯通察而異之,曰:‘彼傭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
飽經(jīng)滄桑 | 王蒙《輪下》:“而你是一個(gè)四十六歲的男人,飽經(jīng)滄桑,眼角皺紋細(xì)密如網(wǎng)?!?/td> |
卑諂足恭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五宗世家》:“彭祖為人巧佞、卑諂足恭而心刻深?!?/td> |
敬業(yè)樂群 | 西漢 戴圣《禮記 學(xué)記》:“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 |
玩世不恭 | 明 李開先《雪蓑道人傳》:“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風(fēng)韻,只是玩世不恭,人難親近耳?!?/td> |
洗耳恭聽 |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qǐng)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td> |
敬謝不敏 | 左丘明《左傳 襄公三十一年》:“使士文伯謝不敏焉?!?/td> |
恭恭敬敬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3卷:“安住見說是丈人,恭恭敬敬唱了個(gè)喏?!?/td> |
指桑罵槐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他每日那邊指桑樹罵槐樹,百般稱快。” |
滄海桑田 | 晉 葛洪《神仙傳 麻姑》:“麻姑自說云,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td> |
恭逢其盛 | 明·許三階《節(jié)俠記·二十五·誣激》:“這是卿等調(diào)燮之功,使朕恭逢其盛。” |
柳樹上著刀,桑樹上出血 | 明·馮夢(mèng)龍《警世通言》第20卷:“忽朝一日,發(fā)出句說話來,教‘張公吃酒李公醉’,‘柳樹上著刀,桑樹上出血’?!?/td> |
?;≥锸?/a>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儒林傳·劉昆》:“每春秋饗射,常備列典儀,以素木瓠葉為俎豆,?;≥锸?,以射菟首?!?/td> |
桑間濮上 | 東漢 班固《漢書 地理志下》:“衛(wèi)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子亦亟聚會(huì),聲色生焉?!?/td> |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 《后漢書 馮異傳》:“始雖垂翅回奚,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
肅然起敬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規(guī)箴》:“弟子中或有惰者,遠(yuǎn)公曰;‘桑榆之光,理無遠(yuǎn)照,但愿朝陽之暉,與時(shí)并明耳?!瘓?zhí)經(jīng)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 |
恭行天罰 | 《尚書 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罰。” |
指桑說槐 | 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六十九回:“眾丫頭媳婦無不言三語四,指桑說槐,暗相譏刺?!?/td> |
敬而遠(yuǎn)之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務(wù)民之義,敬鬼神而遠(yuǎn)之,可謂知矣?!?/td> |
行過乎恭 | 《周易·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td> |
桑蔭不徙 | 語出《戰(zhàn)國策·趙策四》:“昔者堯見舜于草茅之中,席隴畝而蔭庇桑,蔭移而授天下傳。” |
滄桑之變 | 《續(xù)夷堅(jiān)志》序:“有金元遺山先生,具班馬之才,閱滄桑之變,隱居不仕,著述自娛。” |
卻之不恭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 |
桑中之約 | 《詩·鄘風(fēng)·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td> |
桑落瓦解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孔融傳》:“郜鼎在廟,章孰甚焉!桑落瓦解,其勢(shì)可見?!?/td> |
甕牖桑樞 | 元·馬致遠(yuǎn)《薦福碑》第一折:“我可使望蘭堂畫閣,劃地著我甕牖桑樞。” |
謙恭下士 | 《陳書 始興王伯茂傳》:“伯茂性聰敏,好學(xué),謙恭下士。” |
恭敬桑梓 | 《詩經(jīng)·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之?!?/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