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嶺層巒的成語故事
拼音dié lǐng céng luán
基本解釋疊:重疊;層:重復,接連出現。形容山巒重疊連綿不斷。
出處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15回:“走的是些懸崖峭壁崎嶇路,疊嶺層巒險峻山。”
暫未找到成語疊嶺層巒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疊嶺層巒)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十八層地獄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我賴了你的,我墮十八層地獄?!泵?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九卷:“分明是十八層地獄的苦鬼,直升到三十三天去了?!?/td> |
比肩疊踵 | 清 陳康棋《郎潛紀聞》卷一:“遼沈舊人,勝朝遺耈,比肩疊踵,同掌絲綸?!?/td> |
床上疊床 | 明 徐渭《<四書繪>序》:“而傳注講章,轉相纏說,未免床上疊床?!?/td> |
更上一層樓 | 唐 王之渙《登鸛鶴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td> |
密密層層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回:“見那天羅地網,密密層層,各營門提鈴喝號,將那山圍繞的水泄不通?!?/td> |
崇山峻嶺 | 晉 王羲之《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td>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層巒疊嶂 | 宋 陸九淵《與王謙仲書》:“方丈檐間,層巒疊嶂,奔騰飛動?!?/td> |
翻山越嶺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腳好,只要肚子里填飽了瓤子,翻山越嶺,跟年輕人一樣?!?/td> |
層出不窮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槐西雜志二》:“天下之巧,層出不窮,千變萬化,豈一端所可盡乎?” |
橫峰側嶺 | 宋·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td> |
高山峻嶺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六回:“眾人打一看時,四面盡是高山,左右是懸崖峭壁,只見高山峻嶺,無路可登?!?/td> |
重床疊架 | 茅盾《清明前后》第五幕:“重床疊架的法令,何嘗不嚴密堂皇,然而,解決了問題么?” |
登山驀嶺 | 明·無名氏《大劫牢》第三折:“今日親將頭領差,登山驀嶺踐塵埃。” |
叢山峻嶺 | 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 在礦井里》:“煤礦的空中索道,越過了叢山峻嶺?!?/td> |
重山復嶺 | 明·何景明《進舟賦》序:“予使于滇,行將萬里,所越皆重山復嶺,以輿以馬,顛頓馳跋,而不任其勞?!?/td> |
層出疊見 | 清 紀昀《<水經注>目錄后校記》:“今以《永樂大典》所引,各按水名,逐條參校,非惟字句之訛,層出疊見,其中脫簡,有自數十字至四百余字者?!?/td> |
重巖疊障 | 唐 徐光溥《題黃居寀秋山圖》:“秋來奉詔寫秋山,寫在輕綃數幅間;高低向背無遺勢,重巒疊嶂何孱顏。” |
重巒迭巘 | |
駢肩疊跡 | 清·劉大櫆《乞捐輸以待周急引》:“京師為四方之會,萬民之所聚處,仕宦賓旅,駢肩疊跡。” |
逢山開路,遇水疊橋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0回:“軍旅逢山開路,遇水疊橋,豈有泥濘不堪行之理!” |
指山賣嶺 | |
重門疊戶 | 清·龔自珍《與吳虹生書》:“山西三關得為九邊之一,猶宣化之有居庸,所謂重門疊戶者也?!?/td> |
層出迭見 | 清 紀昀《<水經注>目錄后校記》:“今以《永樂大典》所引,各按水名,逐條參校,非惟字句之訛,層出迭見,其中脫簡,有自數十字至四百余字者?!?/td> |
巴山度嶺 | 《水滸傳》第一一六回:“只見解珍、解寶便道:‘我兄弟兩個,原是獵戶出身,巴山度嶺得慣?!?/td> |
迭嶂層巒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二十九:“迭嶂層巒,點點蒼苔鋪翡翠。” |
荒山野嶺 | 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80回:“往前一看,都是荒山野嶺,不見有人行路,連一株樹木也沒有?!?/td> |
閑見層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