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循守舊的成語故事
拼音yīn xún shǒu jiù
基本解釋因循:沿襲;照老一套不改變;守舊:死守舊的一套;因襲死守著舊的一套。指思想保守;不解放;缺乏創新精神。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循吏傳序》:“光因循守職,無所改作。”
暫未找到成語因循守舊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因循守舊)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仍舊貫 |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 |
一依舊式 | 《隋書·高祖紀》:“隋國置丞相以下,一依舊式。” |
一接如舊 | 宋·范仲淹《天章閣待制王公墓志銘》:“余走塵土時,公一接如舊,以道義淡交者有年矣?!?/td> |
一見如舊 | 《新唐書·房玄齡傳》:“太宗以敦煌公徇渭北,策杖上謁軍門,一見如舊。” |
一錢太守 | 清·李漁《無聲戲》第二回:“成都有個知府,做官極其清正,有一錢太守之名?!?/td> |
一面如舊 | 《晉書 張華傳》:“初入洛,不推中國人士,見華一面如舊,欽華德范,如師資之禮焉?!?/td> |
一麾出守 | 南朝 宋 顏延之《五君詠 阮始平》:“屢薦不入官,一麾乃出守?!?/td> |
不因一事,不長一智 | 宋·悟明《聯燈會要·道本禪師》:“老趙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為戲論,雖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長一智。” |
不因不由 | 《金瓶梅詞話》第四九回:“西門慶不因不由,信步走入里面觀看。” |
不因人熱 | 漢 劉珍《東觀漢記 梁鴻傳》:“(鴻)常獨坐止,不與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鴻及熱釜炊。鴻曰:‘童子鴻,不因人熱者也?!瘻缭罡蓟??!?/td> |
不失舊物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元年》:“祀夏配天,不失舊物?!?/td> |
不棄故舊 | 春秋·魯·孔丘《論語·微子》:“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不求備于一人?!?/td> |
不忘故舊 | 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四折:“多謝大王不忘故舊。” |
不念舊惡 | 春秋 孔子《論語 公冶長》:“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
不念舊情 | 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否則我上臺后可不念舊情,就算你們跪下來求我,我起碼也得把你們送進集中營。” |
主守自盜 | 《漢書 刑法志》:“守縣官財物而即盜之。已論命復有笞罪者,皆棄市。顏師古注:“即今律所謂主守自盜者也?!?/td> |
樂新厭舊 | 唐·陸贄《論朝官闕員及刺史等改轉倫序狀》:“時俗常情,樂新厭舊,有始卒者,其唯圣人。” |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八卷:“今日聽在下說一樁意外姻緣的故事,喚做‘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
事出有因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回:“郭道臺就替他洗刷清楚,說了些\'事出有因,查無實據\'的話頭,稟復了制臺?!?/td> |
互為因果 | 韓振波《多余的人》:“老師教得十分盡力,希望他繼承自己的事業,再攀藝術高峰;學生非??炭啵M步之快超出教師的逆料。于是,二者互為因果?!?/td> |
以守為攻 | 宋·秦觀《邊防策下》:“蓋充國以先零窮寇,急與之角,則中國必有饋挽轉輸之勞,故罷騎留屯而圖以期月,此則以守為攻者也?!?/td> |
以攻為守 | 宋 陳亮《酌古論 先主》:“且吾又聞之,用兵之道,有攻法,有守法,此用兵之常也;以攻為守,以守為攻,此兵之變也?!?/td> |
保守主義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正確地規定戰略方向,進攻時反對冒險主義,防御時反對保守主義,轉移時反對逃跑主義?!?/td> |
保殘守缺 | 《漢書 劉歆傳》:“信口說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猶欲保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或懷妒嫉,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抑此三學?!?/td> |
信守不渝 | 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五章:“她還像許多年前那樣信守不渝,石湖女人只要真的愛上誰,連命都舍得豁出去的?!?/td> |
修舊利廢 | 東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幽厲之后,王道缺,禮樂衰,孔子修舊起廢,廢《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td> |
修舊起廢 | 《漢書 司馬遷傳》:“幽、厲之后,王道缺,禮樂衰,孔子修舊起廢,論《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 |
倒因為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