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眉瞪眼的成語故事
拼音lì méi dèng yǎn
基本解釋倒豎雙眉,圓瞪二目。形容暴怒的樣子。
出處馮志《敵后武工隊(duì)》第21章:“她退了兩步,立眉瞪眼地用手槍朝哈叭狗一點(diǎn):‘你別動!’”
暫未找到成語立眉瞪眼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立眉瞪眼)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三十而立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 |
眼淚洗面 | 宋·陸游《避暑漫抄》:“又韓玉汝家,有李國主歸朝后與金陵舊宮人書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 |
昂首伸眉 | 漢 司馬遷《報(bào)任少卿書》:“乃欲仰首伸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dāng)世之士耶!” |
揚(yáng)眉吐氣 | 唐 李白《與韓荊州書》:“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yáng)眉吐氣,激昂青云耶?” |
殺人不眨眼 | 宋 釋普濟(jì)《五燈會元》第11卷:“汝不聞殺人不眨眼將軍乎?” |
眼空一世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1卷:“腹飽萬言,眼空一世。” |
亭亭玉立 | 《北齊書 徐之才傳》:“白云初見空中有五色物,稍近,變成一美婦人,去地?cái)?shù)丈,亭亭而立。” |
卬首信眉 | 《漢書 司馬遷傳》:“今已專職形為埽除之隸,在阘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dāng)世之士邪!” |
橫眉冷對千夫指 | 魯迅《自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
色飛眉舞 | 清·楊復(fù)吉《夢闌瑣筆·蔡濤》:“蔡曰:‘步月山塢,忽聞清音,令人色飛眉舞。’” |
鶴立雞群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
當(dāng)機(jī)立斷 | 漢 陳琳《答東阿王箋》:“秉青萍干將之器,拂鐘無聲,應(yīng)機(jī)立斷。” |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謝扶民《壯族人民優(yōu)秀的兒子韋拔群》:“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于是雙方的隨員就對打起來了。” |
安眉帶眼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帶眼的人,直須要我開口說。” |
凡事預(yù)則立,不預(yù)則廢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
螓首蛾眉 | 《詩經(jīng) 衛(wèi)風(fēng) 碩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煢煢孑立 | 晉 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強(qiáng)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
立地書櫥 | 《宋史·吳時傳》:“每于為文,未嘗屬稿,落筆已成,兩學(xué)目之曰立地書櫥。” |
立竿見影 | 宋 朱熹《參同契考異》中篇:“立竿見影,呼谷傳響,豈不靈哉!” |
安身立命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僧問:‘學(xué)人不據(jù)地時如何?’師云:‘汝向什么處安身立命?’” |
援筆立就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6卷:“華安不假思索,援筆立就,手捧所作呈上。” |
淚眼愁眉 | 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留戀你,別無意,見據(jù)鞍上馬,閣不住淚眼愁眉。” |
黑眉烏嘴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4回:“弄的你黑眉烏嘴的,那里還像個大家子念書的孩子!” |
畫眉舉案 | 《漢書·張敞傳》:“(敞)又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有司以奏敞。上問之,對曰:‘臣聞閨房之內(nèi),夫婦之私,有過于畫眉者。’” |
當(dāng)家立計(jì)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零七回:“賈政本是不知當(dāng)家立計(jì)的人, 一聽賈母的話,一一領(lǐng)命。”又第一一七回:“那些少年托著老子娘的福吃喝慣了的,那知當(dāng)家立計(jì)的道理。” |
目瞪口呆 | 元 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嚇得項(xiàng)王目瞪口呆,動彈不得。” |
一板一眼 |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二卷第九章:“望著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說。” |
肉眼惠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