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皇冠冕的成語故事
拼音táng huáng guàn miǎn
基本解釋形容表面上莊嚴或正大的樣子。
出處清·薛雪《一瓢詩話》四八:“人言應制、早朝等詩,從無佳作,非也。此等詩竟將堂皇冠冕之字。累成善誦善禱之辭,獻諛呈媚,豈有佳作?”
暫未找到成語堂皇冠冕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堂皇冠冕)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時之冠 | 《晉書·王獻之傳》:“少有盛名,而高邁不羈,雖閑居終日,容止不怠,風流為一時之冠。” |
一表堂堂 | 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智含是死了,端哥小弟是結了婚的人,像你這樣一表堂堂的大和尚,誰個不高興你呢?”又《蔡文姬》第二幕:“是說曹丞相魁梧奇?zhèn)ィ槐硖锰谩!?/td> |
一言堂 | 鄧小平《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黨和國家的民主生活逐漸不正常,一言堂、個人決定重大問題、個人崇拜、個人凌駕于組織之上一類家長制現(xiàn)象,不斷滋長。” |
一貌堂堂 | 明·無名氏《鳴鳳記·陸姑救易》:“我見他一貌堂堂,必然高貴。” |
三皇五帝 | 先秦 莊周《莊子 天運》:“故夫三皇五帝之禮法度,不矜于同而預于治。” |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14回:“從來江山秀麗,人物奢華,所以相傳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
不登大雅之堂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這部評話,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
不能登大雅之堂 | |
亮亮堂堂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4章:“但少安媽收拾的湯清水利,亮亮堂堂的,這現(xiàn)在完全成了個黑山水洞!” |
人心皇皇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回:“今人心皇皇,見太叔勢大力強,盡懷觀望。” |
人間天堂 | 曹靖華《憑吊“新處女”》:“山外云山天外天,人間天堂——共產(chǎn)主義樂園呵,到明天一定要實現(xiàn)!” |
倉皇出逃 | 南唐·李煜《破陣子》:“最是倉皇離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 |
倉皇失措 | 宋 王楙《野客叢書 魏證蒯通》:“不以事敗而遽變前說,要胸中有守而然,異乎倉皇失措,遽變前說者也。” |
倉皇無措 | 明·朱國禎《涌幢小品·判土地》:“次日崇之至,值河泛漲,中流失楫,舟人倉皇無措。” |
以冠補履 | 《漢書·賈誼論》:“履雖鮮不如于枕,冠雖敝不以苴履。” |
儀表堂堂 | 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曹丞相魁梧奇?zhèn)ィ瑑x表堂堂。” |
優(yōu)孟衣冠 | 明 鄭仲夔《耳新 立言》:“夫優(yōu)孟衣冠,徒刻畫于形似,終遜真神耳。” |
倒冠落佩 | 唐·杜牧《晚晴賦》:“倒冠落佩兮與世闊疏,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隱居者乎。” |
倒冠落珮 | |
兒皇帝 | 《新五代史 四夷附錄第一》:“學士以先君之命為書以賜國君,其書常曰:‘報兒皇帝云。’” |
入室升堂 | 《孔子家語·弟子行》:“吾聞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詩》《書》,而道之以孝悌,說之以仁義,觀之以禮樂,然后成之以文德。蓋入室升堂者七十余人,其孰為賢?” |
入室昇堂 | |
冠上加冠 | 清 趙翼《陔馀叢考 成語》:“畫蛇添足、冠上加冠,二皆陳軫說楚令尹昭陽之言。” |
冠上履下 | 《史記·儒林列傳》:“冠雖敝,必加于首;履雖新,必關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
冠冕堂皇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56回:“有一些老一輩人見他話說得冠冕堂皇,都說,某人雖有嗜好,尚還有自愛之心。” |
冠履倒施 | 明·李贄《<忠義水滸傳>序》:“蓋自宋室不競,冠履倒施,大賢處下,不肖處上。” |
冠履倒易 | 《東觀漢記 楊賜傳》:“亡損溝壑,不見逮及,冠履倒易,陵谷代處。” |
冠履倒置 | 清 趙翼《廿二史札記》第22卷:“明宗之于強藩已多所包容,不能制馭矣。至石晉尤甚,幾有冠履倒置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