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杵成針的成語故事
拼音tiě chǔ chéng zhēn
基本解釋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出處明 鄭之珍《目連救母 四 劉氏齋尼》:“好似鐵杵磨針,心堅杵有成針日。”
暫未找到成語鐵杵成針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鐵杵成針)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墨守成規(guī) | 清 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鐘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朱嘗墨守以為準的也。” |
鐵板釘釘 | 范乃成《小技術(shù)員戰(zhàn)勝神仙手》:“[老漢]右手的煙袋朝著支書手中的計劃點了幾點,鐵板釘釘似的崩出來三個字:‘我反對!’” |
金戈鐵馬 | 《新五代史 李襲吉傳》:“金戈鐵馬,蹂踐于明時。” |
斬釘截鐵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洪州云居道膺禪師》:“師謂眾曰:‘學佛法底人,如斬釘截鐵始得。’” |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 | 清·張岱《岱志》:“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櫛沐甚凈。” |
恨鐵不成鋼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6回:“只為寶玉不上進,所以時常恨他,也不過是‘恨鐵不成鋼’的意思。” |
失敗是成功之母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經(jīng)驗對于干部是必需的,失敗是成功之母。” |
鐵郭金城 | 清·馮桂芬《公啟曾協(xié)揆》:“大軍一至,朽珠枯木亦助聲威;大軍不至,則鐵郭金城將淪灰燼。” |
習非成是 | 西漢 揚雄《法言 學行》:“習乎習,以習非之勝是,況習是之勝非乎?” |
胸有成竹 |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功成名就 |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
鐵面無私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個‘監(jiān)社御史’,鐵面無私才好。” |
成竹在胸 |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 |
親上成親 | 元·關(guān)漢卿《調(diào)風月》第一折:“怕不依隨蒙君一夜恩,爭奈忒達地忒知根,兼上親上成親好對門。” |
鐵樹開花 | 明 來集之《鐵氏女》:“頓開鸚鵡籠,扭上鴛鴦配。定教那鐵樹開花還結(jié)子。”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宋 祝穆《方輿勝覽 眉州 磨針溪》:“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 |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 | 毛澤東《組織起來》:“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這就是說,群眾有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 |
著手成春 | 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如逢花開,如瞻歲新。” |
綿里藏針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當日說知心,綿里藏針。” |
有志竟成 | 《后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
成己成物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內(nèi)外之道也。” |
地平天成 | 《尚書 大禹謨》:“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 |
泣不成聲 | 漢 趙曄《吳越春秋 越王無余外傳》:“堯崩,禹服三年之喪,如喪考妣,晝夜哭泣,氣不屬聲。” |
丹書鐵契 | 《漢書·高帝紀下》:“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 |
憂憤成疾 | 《五代史平話 晉史》:“契丹因晉主招納吐谷渾,遣使來讓(責備),晉主憂憤成疾。” |
望子成龍 |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德公望子成龍,一會想送他上英國,一會又想送他上美國。” |
針鋒相對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25卷:“夫一切問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