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履平地的成語故事
拼音rú lǚ píng dì
基本解釋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樣。比喻從事某項活動十分順利。
出處唐 裴铏《周邯》:“因夷人賣奴,年十四五,視其貌甚慧黠。言善入水,如履平地。”
暫未找到成語如履平地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如履平地)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賓至如歸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三十一年》:“賓至如歸,無寧災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濕。” |
一馬平川 | 宋 蘇軾《東坡詩 卷二十三 游徑山》:“勢若駿馬奔平川。” |
一貧如洗 | 元 關漢卿《竇娥冤》楔子:“小生一貧如洗,流落在這楚州居住。” |
度日如歲 | 宋·周邦彥《霜葉飛》詞:“迢遞望極關山,波穿千里,度日如歲難到。” |
月明如水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折:“彩云何在,月明如水浸樓臺。” |
歸心如箭 | 清 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2回:“ 承長兄厚愛,本當領教,只是歸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 |
倒背如流 | 郭沫若《蘇聯紀行日記 六月廿七日》:“她把說明小冊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經讀得來倒背如流了。” |
地地道道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29章:“這是地地道道的高增福——不聲不響,心里打著主意。” |
天旋地轉 | 唐 元稹《望云雅馬歌》:“天旋地轉日再中,天子卻坐明光宮。” |
冠履倒置 | 清 趙翼《廿二史札記》第22卷:“明宗之于強藩已多所包容,不能制馭矣。至石晉尤甚,幾有冠履倒置之勢。” |
安適如常 | 葉圣陶《線下 孤獨》:“待交了春,天氣漸見和暖,就安適如常了。” |
天經地義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
動天地,感鬼神 | 金·元好問《陶然集詩序》:“詩之極致,可以動天地,感鬼神。” |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法眼宗 西余體柔禪師》:“進前即觸途成滯,退后即噎氣填胸,直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疾如旋踵 | 唐·馮用之《機論上》:“一得一失,易于反掌,一興一亡,疾如旋踵,為國家者可不務乎?” |
素昧平生 | 唐 段成式《劍俠傳 郭倫觀燈》:“素昧平生,忽蒙救護,脫妻子于危難,先生異人乎?” |
盡信書不如無書 | 語出《孟子 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 陸九淵《政之寬猛孰先論》:“鳴呼,盡信書不如無書。” |
亦復如是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劉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撫御,一日雖有數千人歸投,其逃散而去,亦復如此。所以卒無所建。” |
章甫薦履 | 《文選 賈誼<吊屈原文>》:“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 |
如履薄冰 | 《詩經 小雅 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掃地出門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84回:“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還有幾次利息還過的。要是清白掃地出門,總得兩千兩。” |
溝滿壕平 | 李云德《沸騰的群山》:“溝滿壕平,平地上的雪有三尺多深,寒氣逼人,滴水成冰。” |
余波未平 | |
如臂使指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誼傳》:“令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 |
舊地重游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廣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過三個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舊地重游了。” |
膽如斗大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姜維傳》:“維妻子皆伏誅。”裴松之注引《世語》:“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 |
天昏地暗 | 唐 韓愈《龍移》:“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 |
如法炮制 | 宋 釋曉瑩《羅湖野錄》第四卷:“若克依此書,明藥之體性,又須解如法炮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