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過自責的成語故事
拼音huǐ guò zì zé
基本解釋悔:追恨。指追悔過錯;譴責自己。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五行志》:“后得反國,不悔過自責,復會諸侯伐鄭。”
暫未找到成語悔過自責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悔過自責)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 |
三過其門而不入 | 《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
三過家門而不入 | 陶鑄《崇高的理想》:“如眾所周知的,夏禹在治水十三年中,三過家門而不入……” |
不打自招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第13卷:“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
不攻自拔 | 《梁書·武帝紀》:“糧食既足,士眾稍多,圍守兩城,不攻自拔,天下之事,臥取之耳。” |
不攻自破 | 唐 顧德章《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是有都立廟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
不敢自專 | 唐 韓愈《褅夾議》:“凡在擬議,不敢自專。 |
不曾序過 | |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 《中國現在記》第二回:“總而言之,一句話,現在的情形,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
不由自主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1回:“我也不很記得了。但覺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殺人才好。” |
不知自愛 | |
不知自量 | |
不能自已 | 唐 盧照鄰《寄裴舍人書》:“因泣下交頤,不能自已。” |
不能自拔 | 《宋書 江夏王義恭傳》:“世祖前鋒至新亭,劭挾義恭出戰,恒錄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
不自滿假 | 《書·大禹謨》:“克勤于邦,克儉于家,不自滿假,惟汝賢。” |
不自由,毋寧死 | 清 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哥哥豈不聞歐美人嘴唇皮掛著的話說道:‘不自由,毋寧死’。” |
不自量力 |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 摩揭陀國上》:“今諸外道不自量力,結黨連群,敢聲論鼓,惟愿大師摧諸異道。” |
不請自來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頻來無忌,乃云入幕之賓;不請自來,謂之不速之客。” |
不過爾爾 | 清 沈復《浮生六記 浪游記快》:“其紅門局之梅花,姑姑廟之鐵樹,不過爾爾。” |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八回:“施主莫惱。‘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與我說說地名如何?我也可解得你的煩惱。” |
東風過耳 | 清·容閎《西學東漸記》:“學生在美國……絕無敬師之禮,對于新監督之訓,若東風之過耳。” |
嚴于責己,寬以待人 | 《憶鄧拓·鄧拓和人民日報》:“老鄧總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主動承擔責任,不使別的同志感到壓力。” |
豐屋之過 | |
臨危自悔 | 元·鄭光祖《鐘離春智勇定齊》第三折:“您今日遭陷擒縛,方才是臨危自悔。” |
臨危自省 | 明·無名氏《云臺山》第二折:“我與你指迷途,臨危自省,我教你得平安,福祿如增。” |
臨危自計 | 后晉·劉昫《舊唐書·吳溆傳》:“人臣食君之祿,死君之難,臨危自計,非忠也。” |
為時過早 | 章詒和《往事并不如煙·君子之交》:“這些問題現在下結論,恐怕為時過早。” |
為法自弊 | 西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