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威偶勢的成語故事
拼音bìng wēi ǒu shì
基本解釋指聚集聲威勢力。
出處《三國志 魏志 袁紹傳》:“謂為將軍心合意同,混齊一體,必當(dāng)并威偶勢,御寇寧家。”
暫未找到成語并威偶勢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并威偶勢)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下車作威 | 《漢書·序傳》:“定襄聞伯素貴,年少,自請治劇,畏其下車作威,吏民竦息。” |
下馬作威 | 東漢·班固《漢書·敘傳》:“定襄聞伯素貴,年少,自請治郡,畏其下馬作威,吏民竦息。” |
下馬威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李彪終久是衙門人手段,走到灶下取一根劈柴來,先把李旺打一個下馬威。” |
專權(quán)擅勢 |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趙策》:“先王之時,春陽君相,專權(quán)擅勢,蔽晦先王,獨(dú)制官事。” |
兩雄不并立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古語云‘兩雄不并立’,何能風(fēng)雨同舟?” |
乘勢使氣 | 《魏書·閹官傳序》:“其間竊官爵,盜財(cái)賄,乘勢使氣為朝野之患者,何可勝舉。” |
乘時乘勢 | 《孟子 公孫丑上》:“雖有智能,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 |
五行并下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應(yīng)奉傳》:“奉少聰明,自為童兒及長,凡所經(jīng)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并下。” |
交頸并頭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回:“但見:扶肩搭背,交頸并頭;紛紛不辨賢愚,擾擾難分貴賤。” |
人單勢孤 | 京劇《獵虎記》第十場:“劫牢之后,倘若登州兵馬殺來,我等人單勢孤,只怕寡不敵眾。” |
人多勢眾 | 清 曹雪芹《紅樓夢》:“話說金榮因人多勢眾,又兼賈瑞勒令賠了不是,給秦鐘磕了頭,寶玉方才不吵鬧了。” |
仗勢欺人 | 元 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他憑師友,君子務(wù)本;你倚父兄,仗勢欺人。” |
以勢壓人 | 鄧小平《黨在組織戰(zhàn)線和思想戰(zhàn)線上的迫切任務(wù)》:“首先要對討論和批評的問題研究清楚,絕不能以偏概全,草木皆兵,不能以勢壓人,強(qiáng)詞奪理。” |
眾寡勢殊 | 晉 桓沖《上言吉挹忠節(jié)》:“襄陽失守,邊情沮喪,加眾寡勢殊,以至陷沒。” |
作威作福 | 《尚書 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 |
作福作威 | 語出《書 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 |
佳偶自天成 | 明·程登吉《幼學(xué)瓊林》第二卷:“良緣由夙締,佳偶自天成。” |
俱收并蓄 | 唐 韓愈《進(jìn)學(xué)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yī)師之良也。” |
倍日并行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 |
倚勢凌人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回:“吾姓關(guān),名羽,字長生,后改云長,河?xùn)|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 |
倚勢挾權(quán) | 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一折:“行至郊外,撞見一個倚勢挾權(quán)地葛彪,馬踏死小生的母,又打死的渾家。” |
倚勢欺人 | 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58回:“你強(qiáng)娶民女,私搶少婦,勾串地方官倚勢欺人,又抗旨不遵。” |
倚官仗勢 | 元 關(guān)漢卿《玉鏡臺》第三折:“你說領(lǐng)著省事,掌著軍權(quán),居著高位,又道會親處倚官挾勢。” |
倚官挾勢 | 元·關(guān)漢卿《玉鏡臺》第三折:“你說領(lǐng)著省事,掌著軍權(quán),居著高位,又道會親處倚官挾勢。”元·武漢臣《玉壺春》第四折:“從公道,依正理,怎做得倚官挾勢。” |
倚財(cái)仗勢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表兄薛蟠,倚財(cái)仗勢,打死人命,現(xiàn)在應(yīng)天府案下審理。” |
假虎張威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忠孝記·欲進(jìn)諫章>》:“費(fèi)盡他機(jī)智,只是要貪名固位,假虎張威。” |
做張做勢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8卷:“梳個縱鬢頭兒,著件叩身衫子,做張做勢,喬模喬樣。” |
偶一為之 | 宋 歐陽修《縱囚論》:“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