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劍買犢的成語故事
拼音mài jiàn mǎi dú
基本解釋同“賣劍買牛”。
出處明·張居正《答殷石汀言宜終功名答知遇書》:“撫民愿焚械歸籍,此即古人賣劍買犢之化也。”
暫未找到成語賣劍買犢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賣劍買犢)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倚老賣老 | 元 無名氏《謝金吾》第一折:“我盡讓你說幾句便罷,則管里倚老賣老,口里嘮嘮叨叨的說個(gè)不了。” |
初生之犢不畏虎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剛吃過早飯,人馬全都匯齊,有些人震于闖王和李過的威名,不免驚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犢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廝殺。” |
刀光劍影 | 南朝 梁 吳筠《戰(zhàn)城南囚首》:“劍光揮夜電,馬汗晝成泥。”又《邊城將》:“刀含四尺影,劍抱七星文。” |
結(jié)纓伏劍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結(jié)纓而死。” |
打情賣笑 | 曹禺《日出》第三幕:“在地獄一般的寶和下處,充滿著各種叫賣、喧囂、女人詬罵、打情賣笑的聲浪。” |
唇槍舌劍 | 元 高文秀《澠池會(huì)》一折:“憑著我唇槍舌劍定江山。” |
老牛舐犢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楊彪傳》:“子修為曹操所殺,操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duì)曰:‘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
屨及劍及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四年》:“投袂而起,屨及于窒皇,劍及于寢門之外,車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 |
賣劍買牛 | 東漢 班固《漢書 循吏傳 龔遂》:“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櫝。” |
掛羊頭賣狗肉 | 宋 釋惟白《續(xù)傳燈錄》第31卷:“懸羊頭,賣狗肉,知它有甚憑據(jù)。” |
刻舟求劍 | 戰(zhàn)國(guó) 呂不韋《呂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招兵買馬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虜諜》:“限他三年內(nèi)招兵買馬,騷擾淮陽(yáng)地方,相機(jī)而行,以開征進(jìn)之路。” |
砸鍋賣鐵 | 孫力《都市風(fēng)流》第11章:“現(xiàn)在不是五八年煉鋼鐵那陣子,一聲號(hào)令,千軍萬馬,砸鍋賣鐵跟你上。” |
買空賣空 | 魯迅《準(zhǔn)風(fēng)月談 由聾而啞》:“因?yàn)槎嗄曩I空賣空的結(jié)果,文界就荒涼了。” |
劍拔弩張 | 南朝 梁 袁昂《古今書評(píng)》:“韋誕書如龍威虎振,劍拔駑張。” |
琴心劍膽 | 元 吳萊《寄董與幾》詩(shī):“小榻琴心展,長(zhǎng)纓劍膽舒。” |
裝瘋賣傻 | 程道一《庚子事變演義》:“打算裝瘋賣傻,充作神仙附體,殺此一龍,自己便可即位。” |
初生牛犢不怕虎 | 明 羅貫中《三國(guó)演義》第74回:“俗云:‘初生牛犢不懼虎。’” |
路見不平,拔劍相助 | 明·洪楩《楊溫?cái)r路虎傳》:“今見將軍,乃是我恩人,卻在此被劫,自當(dāng)效力相助!路見不平,拔劍相助。” |
路見不平,拔劍相為 | 宋·釋普濟(jì)《五燈會(huì)元·天寧卓禪師法嗣》:“育王被人推倒了,也還有路見不平,拔劍相為底么。” |
典身賣命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40回:“就典身賣命,也酬謝師恩。” |
棄書捐劍 | 《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項(xiàng)籍少時(shí),學(xué)書不成,去學(xué)劍,又不成。項(xiàng)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xué),學(xué)萬人敵。’于是項(xiàng)梁乃教籍兵法。” |
快犢破車 | 《晉書·石季龍載記》:“快牛為犢子時(shí),多能破車,汝當(dāng)小忍之。” |
項(xiàng)莊舞劍,志在沛公 | 清 黃小配《大馬扁》第四回:“在康有為之意,志在成名(余成名),如項(xiàng)莊舞劍,志在沛公,今見成名動(dòng)也不動(dòng),已自愧悔。” |
口蜜腹劍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xué)之士,或陽(yáng)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
劍及屨及 |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四年》:“楚子聞之,投袂而起,屨及于窒皇,劍及于寢門之外,車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 |
劍膽琴心 | 元 吳萊《歲晚恍然有懷》詩(shī):“小榻琴心展,長(zhǎng)纓劍膽舒。” |
尚方寶劍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一回:“御賜尚方寶劍,先斬后奏,一路上代理民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