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采絕艷的成語故事
拼音jīng cǎi jué yàn
基本解釋謂文采驚人,辭藻華美。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故能氣往轢古,辭來切今,驚采絕艷,難與并能矣。”
暫未找到成語驚采絕艷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驚采絕艷)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禍絕福連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四十二卷:“萬神即時(shí)倒,合會(huì)瓊羽門。使令散禍,禍絕福連。上寢玉堂,世受名仙。” |
絕長(zhǎng)續(xù)短 | 《戰(zhàn)國策 楚策四》:“今楚國雖小,絕長(zhǎng)續(xù)短,猶以數(shù)千里。” |
逴俗絕物 | 清·周亮工《書影》第五卷:“吾無務(wù)為逴俗絕物之行,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趨向。” |
連綿不絕 | 明·朱國禎《涌幢小品·神惠記》:“往余再喪妻,四喪子,復(fù)喪妹,最后喪母,連綿不絕。哭泣悲傷,五衷菀結(jié)。” |
超俗絕世 | 漢·趙壹《非草書》:“夫杜崔張之,皆有超俗絕世之才,博學(xué)余暇游手于斯。” |
想望豐采 | 《明史·馮琦傳》:“數(shù)陳讜論,中外想望豐采,帝亦深眷倚。” |
杜絕言路 | 《后漢書·袁紹傳》:“操欲迷奪時(shí)明,杜絕言路。” |
趕盡殺絕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黃天祿上馬,提槍出營,見余化曰:‘匹夫趕盡殺絕,但不知你可有造化受其功祿!’” |
驚心動(dòng)魄 | 南朝 梁 鐘嶸《詩品》上卷:“文溫以麗,意悲而遠(yuǎn),驚心動(dòng)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
漚沫槿艷 | 《太平廣記》第351卷:“某非獵食者,哀君情切,因來奉救。漚沫槿艷,不必多懷。” |
神采奕奕 | 明 沈德符《野獲編 玩具》:“細(xì)視良久,則筆意透出絹外,神采奕奕。” |
冠絕一時(shí) | 《晉書·劉聰載記》:“十王習(xí)擊刺,猿臂善射,彎弓三百斤,膂力驍捷,冠絕一時(shí)。” |
語不驚人 | 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shì)聊短述》詩:“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
驚鴻艷影 | 清·王韜《鵑紅女史》:“遙見樓頭有一女子憑欄臨波凝睇,素妝淡服,豐神絕世,驚鴻艷影,湖水皆香。” |
興高采烈 |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體性》:“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 |
動(dòng)魄驚心 | 清 姚衡《寒秀草堂筆記》第三卷:“秀水所稱,光彩煥發(fā),動(dòng)魄驚心。” |
遺世絕俗 | 宋·蘇軾《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dú)立,羽化而登仙。” |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 | 魯迅《天花的薔薇》:“‘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乙校不自心虛,怎能給恐嚇呢?” |
超然絕俗 | 漢·班固《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方之古賢,實(shí)有倫序,采之于今,超然絕俗,誠社稷之蓍龜,大漢之棟甍。” |
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 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二折:“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
驚心悼膽 | 清 章炳麟《新方言 釋言》上卷:“今人言懼,猶曰驚心悼膽。” |
絕路逢生 | 明·馮夢(mèng)龍《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常言‘吉人天相,絕處逢生。’” |
斷子絕孫 | 元 柯丹邱《荊釵記 執(zhí)柯》:“你再不娶親,我只愁你斷子絕孫誰拜墳。” |
驚惶失措 | 唐 李百藥《北齊書 元暉業(yè)傳》:“孝友臨刑,驚惶失措,暉業(yè)神色自若。” |
絕裾而去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尤悔》:“溫公初受,劉司空使勸進(jìn),母崔氏固駐之,嶠絕裾而去。” |
滅絕人性 | 傅抱石《鄭板橋文集前言》:“一個(gè)是岳父滅絕人性,買通贓官,置無辜的女婿于死地。” |
博采眾長(zhǎng) | 北齊 魏收《魏書 劉芳傳》:“考括墳籍,博采群議。” |
不絕于耳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二回:“這是臺(tái)下叫好的聲音不絕于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