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道小康的成語故事
拼音jiā dào xiǎo kāng
基本解釋家道:家境;小康:可以維持中等水平的生活。家庭經(jīng)濟(jì)比較寬裕。
出處宋·洪邁《夷堅(jiān)志》。
暫未找到成語家道小康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家道小康)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 漢 王充《論衡 道虛》:“淮南王學(xué)道,招會(huì)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shù)之士,是以道術(shù)之士并會(huì)淮南,奇方異術(shù),莫不爭(zhēng)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chǎn)皆仙,犬吠于天上,雞鳴于云中。” |
一人得道,雞犬飛升 | 魯迅《二心集·張資平氏的“小說學(xué)”》:“但作者一轉(zhuǎn)方向,則一人得道,雞犬飛升,何況神仙的遺蛻呢。” |
一反其道 | |
一夫得道,九族升天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xù)集》第九回:“我聽說一夫得道,九祖升天,那有個(gè)九族升天之說嗎?” |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 清 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一一七回:“我說的不是功名么?你們不知道‘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呢’?” |
一子出家,七祖昇天 | |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釋,亦得超生去了。” |
一子悟道,九族升天 | 元·馬致遠(yuǎn)《黃粱夢(mèng)》第一折:“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升天’,不要錯(cuò)過了。” |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 元 馬致遠(yuǎn)《黃粱夢(mèng)》第一折:“你自不知,你不是個(gè)做官的,天生下這等道貌,是個(gè)神仙中人。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生天’,不要錯(cuò)過了。” |
一客不煩兩家 | 宋·釋惟白《續(xù)傳燈錄·堂遠(yuǎn)禪師》:“一鶴不棲雙木,一客不煩兩家。” |
一家一火 | 明·馮夢(mèng)龍《古今小說》第五卷:“王媼嫁了馬周,把自己一家一火,都搬到馬家來了。” |
一家一計(jì) | 元 關(guān)漢卿《望江亭》第二折:“把似你守著一家一計(jì),誰著你收拾下兩婦三妻。” |
一家之主 | 明·馮夢(mèng)龍《醒世恒言》第三卷:“秦重道:‘媽媽是一家之主,有甚煩難?’” |
一家之作 | 《宋書·范曄傳》:“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 |
一家之學(xué) | 漢·司馬遷《報(bào)任少卿書》:“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漢·班固《典引》:“司馬遷著書成一家之言。” |
一家之言 | 西漢 司馬遷《報(bào)任少卿書》:“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
一家之計(jì) | |
一家之論 | 清·顧炎武《與友人論易書》:“排斥眾說,以申一家之論,而通往之路狹矣。” |
一家之說 | 《舊唐書·陸贄傳》:“聽一家之說則例理可征;考?xì)v代所行,則成敗異效。” |
一家之辭 | 《晉書·裴頠傳》:“觀《老子》之書,雖博有所經(jīng),而云‘有生于無’,以虛為主,偏立一家之辭,豈有以而然哉!” |
一家之長 | 劉斯奮《白門柳·雞鳴風(fēng)雨》第六章:“一家之長冒起宗就斷然決定:所有男丁立即剃掉頭發(fā)。” |
一家無二 |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一折:“這個(gè)女孩兒,也是有緣,我認(rèn)了做義女,她自到我家來,倒也親熱,一家無二。” |
一家眷屬 | 清·康有為《廣藝雙楫·本漢》:“《孔廟》、《曹全》是一家眷屬,皆以風(fēng)神逸宕勝。” |
一家老小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回:“當(dāng)日接了書信,便與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帶從者百余人,車百余輛,徑望兗州而來。”明·馮夢(mèng)龍《警世通言》第七卷:“你若無事退回,我自養(yǎng)你一家老小,如要原錢還府,也是我出。” |
一小撮 | 毛澤東《國民黨反動(dòng)派由“呼吁和平”變?yōu)楹粲鯌?zhàn)爭(zhēng)》:“一小撮死硬派不要幾天就會(huì)從寶塔尖上跌下去,一個(gè)人民的中國就要出現(xiàn)了。” |
一驚非小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56回:“燈籠滅了,包袱也不見了,這一驚非小。” |
一語道破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但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話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語道破,必弄到滿盤皆空。” |
七大八小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回:“有幾張樹根的坐具,卻是七大八小的不勻。”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一百八回:“這十二釵說是金陵的,怎么家里這些人如今七大八小的就剩了這幾個(g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