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鋒挺鍔的成語故事
拼音dǐ fēng tǐng è
基本解釋磨刀拔劍。謂以武力反抗。
出處《宋書·傅隆傳》;“向使石厚之子、日磾之孫,砥鋒挺鍔,不與二祖同戴天日,則石碏、秺侯何得流名百代以為美談者哉?”
暫未找到成語砥鋒挺鍔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砥鋒挺鍔)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挺身而出 | 《舊五代史 周 唐景思傳》:“后數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鄰郡,得援軍數百,逐其草冠,復有其城,毫民賴是以濟。” |
昂首挺胸 | 《上饒集中營 浩氣長存》:“個個視死如歸,堅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
沖鋒陷陣 | 《北齊書 崔暹傳》:“沖鋒陷陣,大有其人。” |
針鋒相對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25卷:“夫一切問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 |
鋒芒畢露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袁紹傳》:“瓚示梟夷,故使鋒芒挫縮,厥圖不果。” |
傲然挺立 | 茅盾《白楊禮贊》:“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在敵后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象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 |
開路先鋒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卷:“你只把(彈弓)背在身上,一路雖然抵不得萬馬千軍,大約也算得一個開路的先鋒,保鏢的壯士。” |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 清·壯者《掃迷帚》第24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你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來,怪極!怪極!” |
不露鋒芒 | 宋 呂祖謙《呂東萊文集 雜說》第20卷:“語有力而不露鋒芒者,善言也。” |
初露鋒芒 | 《人民日報》1984.2.25:“舒同的墨海生涯從他十四歲在鄉間初露鋒芒時算起,已有六十五個年頭了。” |
中流砥柱 |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諫下》:“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
砥厲廉隅 | 《禮記·儒行》:“近文章,砥厲廉隅。”孔穎達疏:“文儒者習近文章,以自磨厲,使成己廉隅也。” |
昂頭挺胸 | 語出歐陽予情《小英姑娘》:“她伸開兩手昂首挺胸,狂了似的往外跑。” |
摧鋒陷陣 | 《晉書 謝安傳》:“廣武將軍恒寶為前鋒,摧鋒陷陣,殺賊甚多。” |
挺而走險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
舌鋒如火 | |
不露鋒铓 | |
挺胸凸肚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史見幾個挺胸疊肚,指手畫腳的人坐在大門上,說東談西的。” |
摧鋒陷堅 | 《新唐書 文苑傳下 李翰》:“城孤糧盡,外救不至,猶奮羸起病,摧鋒陷堅。” |
小試鋒芒 | 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游擊隊長決不輕易地丟手了,盡管小試鋒芒,但雙方已經形成劍拔弩張的形勢。” |
砥礪廉隅 | 宋·蘇軾《劉有方可昭宣使依舊嘉州刺史內侍押班制》:“砥礪廉隅,有搢紳之風。” |
深自砥礪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賈詡傳》:“文帝從之,深自砥礪。” |
猬鋒螗斧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猬鋒螗斧,潢池盜弄,何以哉!” |
砥節礪行 | 王闿運《曾孝子碑文》:“惟先生姿度樸堅,砥節礪行,穎敏足以成學,迂誠足以矯世。 ” |
坦蕩如砥 | 茅盾《白楊禮贊》:“黃與綠主宰著,無邊無垠,坦蕩如砥。” |
及鋒而試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軍吏士卒皆山東之人也。日夜企而望歸,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
砥厲名號 |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臣聞盛飾入朝者,不以利污義;砥厲名號者,不以欲行。” |
砥礪名號 | 漢·劉向《新序·雜事三》:“砥礪名號者,不以利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