掎挈伺詐的成語故事
拼音jǐ qiè sì zhà
基本解釋抓住人家過錯,等待機會來陷害。
出處《荀子·富國》:“有掎挈伺詐,權謀傾覆,以相顛倒,以靡敝之。”
暫未找到成語掎挈伺詐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掎挈伺詐)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敲詐勒索 | 曲波《林海雪原》:“專門糾察庫侖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為非作歹,敲詐勒索,無惡不作。” |
詐奸不及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回:“正在五岳樓下來,撞見個奸詐不及的,把娘子攔住了不肯放。”又第五十二回:“那廝帶將許多詐奸不及的三二十人,逕入家里,來宅子后看了,便要發遣我們出去,他要來住。” |
爾虞我詐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
掎裳連襼 | 晉·潘岳《藉田賦》:“躡踵側肩,掎裳連襼。” |
兵以詐立 | 春秋·齊·孫武《孫子·軍爭》:“兵以詐立,以利功,以分合為變者也。” |
掎裳連袂 | 宋·劉從義《重修開元寺行廊功德碑》:“服靚妝,繼日以掎裳連袂。” |
軍不厭詐 | 春秋·楚·孫武《孫子兵法·計篇》:“兵者,詐道也。”李筌注:“軍不厭詐。” |
黃雀伺蟬 | 漢 劉向《說苑 正諫》:“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
尋瑕伺隙 | 漢·吾丘壽王《驃騎論功論》:“內用商鞅李斯之謀,外用白起王翦之兵,窺閑伺隙。” |
乘間伺隙 | 宋·王讜《唐語林·言語》:“或恐諸王公主,謁見頻頻,乘間伺隙;復恐女謁用事,臣下陰謀。” |
窺間伺隙 | 漢 吾丘壽王《驃騎論功論》:“(秦)內用商鞅、李斯之謀,外用白起、王翦之兵,窺間伺隙,既并海內之后,以威力為至道,以權詐為要術。” |
兵不厭詐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難一》:“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
爾詐我虞 |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
左提右挈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張耳陳余列傳》:“夫以一趙尚易燕,況以兩賢王左提右挈,而責殺王之罪。” |
刁滑奸詐 | |
瞰瑕伺隙 | 清 薛福成《論不勤遠略之誤》:“各國莫不欲奪我所不爭,乘我所不備,瞰瑕伺隙,事端遂百出而不窮。” |
挈婦將雛 | 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
佯輪詐敗 | |
左挈右提 | 明·朱鼎《玉鏡臺記·石勒報敗》:“將勇兵強,華夷懾服;左挈右提,東征西伐。” |
掎角之勢 |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掊之。” |
巧詐不如拙誠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說林》:“故曰:巧詐不如拙誠。樂羊以有功見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
詐謀奇計 | 宋·王懋《野客叢書·韓信之幸》:“有報成安君不用詐謀奇計,而廣武君之說不行,信于是欣然大喜。” |
矯情飾詐 | 宋 朱熹《與宰執札子》:“伏念熹昨以蒙思進職,輒具辭免,非敢矯情飾詐,罔上盜名。” |
提綱挈領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右下》:“善張網者引其綱,不一一攝萬目而后得。” |
乘偽行詐 | 漢·劉向《列女傳·母儀》:“夫伐功施勞,鮮能布仁;乘偽行詐,莫能久長。” |
狂三詐四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九回:“我們老太太最是惜老憐貧的,比不得那個狂三詐四的那些人。” |
挈瓶之智,守不假器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田豫傳》:“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 |
詐啞佯聾 | 《群音類選 官腔類 雙忠記 睢陽陷守》:“身在伍倫中,怎做得詐啞佯聾,為官食祿,直須盡職輸忠。” |